海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手工打造30件运河船模,仿真船王
TUhjnbcbe - 2023/7/2 8:47:00

本文转自:紫牛新闻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标识,当前,江苏省苏州市正提出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精彩苏州段”。最近,在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沈聚路的一间老房子里,“仿真船王”徐海林正忙着打磨血柏木。徐海林正在做的,是一艘运河船模,再过几天就可以完工了。这位江南手工艺人,正以精巧的苏作技艺,向世人展示运河文化的无限魅力。此前,他已经做了1条同样主题的仿真船模。据了解,整个“运河”系列共30件船模作品,预计将在明年年底全部完工。

为讲好运河文化,先后6次扎进书店“取经”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今年64岁的徐海林出生于苏州相城,在江南水乡长大的他,一直对船文化情有独钟。15岁的时候,徐海林便开始跟随师父学习船模制作技艺,迄今已经积累了近50年的创作经验。

这些年来,徐海林造船无数,件件栩栩如生。“许多以往的水乡风貌,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我创作这些船模作品,就是希望通过它们去展现辉煌灿烂的文化,为大家留下一些珍贵的记忆。”徐海林说。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如今,大运河这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正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为了用船模作品讲好运河故事,徐海林再次“扬帆”出发。去年,他开始对“运河”系列的作品进行构思,并先后6次前往书店“取经”,为创作积累素材,还足足购买了30余本展现运河沿岸风光的书籍。

创作一件作品需耗时一个月,造价上万

对于徐海林来说,能够搜集到的参考资料越多,能做出来的船就会越逼真。“以往可以查阅资料特别少,很多还都是简笔画,现在信息发达,可以搜集到一些上了些年头的摄影作品,参考价值很高。”对徐海林来说,创作船模一定要参考实物或真实的影像资料,如此创作出的作品才可以做到栩栩如生。有时,他会为了创作一件作品,不远万里,辗转到省外的博物馆去寻找灵感,每一个细节,他都力求精准再精准。

在徐海林看来,最好的做船材料是血柏木,这种材料不易腐烂、密度高,颜色也更好看。但血柏木较为难以获得,且不易打磨,一条船做下来,往往要耗时一个月,且造价高达万元。但为了保证船模的品质,徐海林仍然坚持使用这种材料。这种执着的匠心,也许正是苏作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在这位非遗传承人的手中,“苏州水乡木船制作技艺”这项苏州市级非遗得以焕发出别样光彩。如今,徐海林制作的仿真船模作品已经累计受邀参加海内外展览20余次,并被国内多家博物馆收藏。

要传承好大运河文化,我只要填饱肚子就够了

每个月领到手的退休工资只有元左右,做一只船模却要花费上万元。这样的拮据生活,在徐海林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乐观地说:“文化是无价的财富,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必须传承好、利用好。我只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填饱肚子就够了。”家人的支持,也是支撑徐海林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的力量源泉。无论是去书店找寻灵感、在网上搜集资料,还是去木材市场购买原材料,儿子徐斌斌都会力作能及地帮助父亲。

徐斌斌告诉记者,他虽然没有完全继承父亲的船模制作技艺,但能感受到父亲对这项事业的执着追求,“父亲常说,即使没人买也要做,即使不出名也要做,因为这些船模作品可以留住文化。父亲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我们的苏作技艺和江南船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徐海林的这种执着也深深感动、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11岁的小孙子乐乐在读书之余,也会来徐海林的工作室帮忙,学着爷爷给船只敲缝、涂油灰。小小的“匠人”,如今看来,也已经有模有样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工打造30件运河船模,仿真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