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看看讲述日本侵华战争遗孤感
TUhjnbcbe - 2022/9/2 22:14:00
山西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913/9439798.html

流利的中国东北话、爽朗的笑声、待人和善热情、热衷于拍照合影......如果您在北京遇到这样一群白发苍苍却谈吐风趣的老人,一定会把他们当成是从东北过来的老年人旅游团。

10月25日,在移动大巴上,团员们有说有笑。

其实,这些开朗热情的老人每一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他们是身负着沉重时代故事的日本遗孤。

10月22日晚,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各界人士相聚于北京好苑建国酒店,为该团举行了欢迎宴会。

10月17日至26日,日本侵华战争遗孤感恩访华团一行34人来到中国,先后在四川和北京进行考察和访问。这是遗孤团开展的第四次组团访华活动,其中,34人中有6人是遗孤二代。

此次人民网记者跟随他们的脚步,聆听他们了的故事,倾听了他们的心声。

池田澄江:“愿意为日中两国的友谊做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池田澄江出生于年,年7月回到了日本。现在担任中国归国者日中友好之会理事长,同时作为团长从年开始带访华团回国交流。

10月25日,在中国传媒大学池田澄江同师生们交流。

四次带团访华,对于中国的发展,她感慨地说:“我每次回来,感受都不同。中国过去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现在的经济却占世界的第二位。我在中国的时候人们大多都住的草房、平房,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大不同,每天早晚都能看到很多人在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市场里的东西也是应有尽有,这就说明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了。现在,人们穿戴讲究,买东西主动排队,文明素养大幅提升。经常能看到年轻人坐公交车时会主动的给老人和幼小儿童让座,这在日本是极少看到这种场景的。”

10月25日,访华团一行参观中国传媒大学博物馆。

池田澄江的父母都是日本人,年日本战败,仅10个月大的她被生母交给黑龙江牡丹江市的一个中国家庭。养父母供他读书把她抚养成人。她说,“我是带着红领巾,在*的红旗下长大的。37岁回到日本,下飞机时第一次听到了日语。我虽然是日本人,但是如果没有我的养父母、没有中国就没有我。”在中国的时候,池田澄江曾经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大海林林业局西南岔林的一所小学教学,当时她年轻好强曾3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但每次都因为是“外籍人士”而被拒绝。

回忆自己的人生,她说:“我这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现在能够平静的生活,与两国人民对我的关怀是分不开的。希望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永远和平友好相处下去,我愿意为日中两国的友谊做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宫崎庆文:“希望你们勇敢地成为毛泽东开创的伟大事业接班人”

10月25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宫崎庆文同师生们交流。

10月25日下午,访华团一行来到中国传媒大学与校领导和日语系的师生们进行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宫崎庆文说:“传媒大学是我的母校。我的养父母,他们从一岁把我抚养大,从小学到大学供我读书。在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读大学的5年,每个月给我20块钱的生活费,五年花了多。要知道当时养父一个月的工资才60多啊。毕业后辗转多年我又回到母校工作,一工作就是15年,我的一生有20年是在这个学校里度过的,占了我人生将近三分之一的年华。”

担任此次访华团的副团长的宫崎庆文出生于年,一家四口人于年2月从北京回到日本定居。

10月25日,访华团一行与校方领导进行座谈交流。中国传媒大学*委书记陈文申、中国传媒大学宣传部部长陈作平、中日友好协会副秘书长程海波、中日友好协会*治交流部部长张振兴、日本驻华使馆领事部二等秘书中村昭彦出席座谈会。

他鼓励在坐的学生们:“我们‘传媒人’遍布世界各地。希望你们在校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炼好身体。毕业走出校门,以无愧于传媒大学的身份,成为*的忠诚的喉舌,维护*的形象、维护国家主权,勇敢地成为毛泽东开创的伟大事业接班人!”

宫崎庆文在中国传媒大学工作期间,曾先后任职教务处主管文科的副处长,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及校董事会副秘书长。据他介绍,日本遗孤有多人已经回归祖国。然而,由于信息缺乏、年龄偏大等原因,有些人回到自己的祖国已经没有意义,所以就留在了中国,现在大约有多人。

10月25日,传媒大学日语系的师生们同团员们进行交流。

“80后”团员天野桂子:“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再有战争了”

前后三次随团访华的天野桂子女士出生于年,年6月份回到了日本。她是此次访华团中年龄最大的成员,被团员们亲切的称为访华团里的“80后”。

10月2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访华团一行受到全国*協副主席刘奇葆的接见。图为团员们在人民大会堂合影留念,左起第二位是天野桂子。受访者供图

10月24日,80岁的天野桂子登上了长城。受访者供图

“您有什么心愿吗?”当记者问到这位头发花白,但是步履稳健的“80后”时,她语重心长地说:“我到中国的时候五岁了,已经懂事儿了。我上头有姐姐也有哥哥,但是最终都没有找到。要说心愿,我只有一个,就是‘平平安安’。不论日本也好中国也好,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希望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私下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天野桂子养父母包括她在内抚养了两位遗孤。

朱毓敏:“想常回家看看”

朱毓敏是此次访华团中6位遗孤二代中的一位。她年出生,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残留孤儿,年10月5日随父母回到日本。

10月25日,访华团一行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食堂吃面,右起第三位是朱毓敏。

“那时候母亲只有四五岁,身上多处冻伤,奄奄一息。刚结婚没多久的姥姥姥爷收养了她,姥姥当时还很小,只比母亲大了15岁。我们老家本来在牡丹江那一带,后来因为父亲参与到建设大兴安岭的队伍中,一家人搬到了大兴安岭最北边。生活虽然贫苦,但姥姥姥爷依然供母亲上学,让她识字。后来有了我们,姥姥姥爷对我们比自己家的孙子孙女都要亲。”

在交谈中,她突然叹息着说:“我母亲这辈子,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日,真的很可怜。跟父亲结婚时,她在户口上把父亲的生日写成了自己的生日,从此父母的生日都是一天,7月2日。”说这话时,她的眼里泛起泪花。

关于回到日本后的生活状况,她说“没有受到过差别待遇”。回国之后在日本*府的安排下,她先学习了语言,之后在一家与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东南亚一带有进出口业务木材贸易公司找到了工作,在那里工作了将近18年。后来她去了丈夫经营的公司,现在也已经有十七八年了。

10月24日,团员们参观、攀登八达岭长城,右起第二位是朱毓敏。受访者供图

朱毓敏的丈夫也是一名中国人,她说因为公公婆婆现在生活在北京,所以每年都要回来,今年已经回来3次了。谈及自己的心愿,她说:“希望家里人健健康康,希望日中两国的关系一直友好下去,那我们回来也方便,我们想常回家看看。”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看讲述日本侵华战争遗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