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介绍:扬挑战之旗,结创新之果
自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为进一步走近挑战杯,了解优秀竞赛人的成长足迹,引领我院青年学子学习借鉴优秀竞赛人的经验,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统计与数学学院成立以“挑”之名,“战”我青春——寻访“挑战杯”实践团,开展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寻访优秀挑战杯团队,总结推广参赛经验,讲好竞赛中的奋斗故事。
团队介绍:勇做改革开路人,争当创新急先锋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希望新时代青年“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而挑战杯赛事正为广大的大学生青年们提供这样一个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实践创新的平台。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以“挑”之名,“战”我青春——寻访“挑战杯”实践团共有5位成员。根据赛事类型的不同,他们组建“大挑组”和“小挑组”,分别寻访了近几年“挑战杯”获奖队伍或同学,总结并推广参赛经验,旨在帮助更多的同学,认识“挑战杯”,了解“挑战杯”,并敢于挑战“挑战杯”。
实践过程:实训十年磨一剑,实战一朝试锋芒
年7月9日,团队对近5年校“挑战杯”获奖情况进行数据汇总搜集并统计,确定访谈队伍,设计访谈提纲,完善访谈内容。在7月10日至17日,实践团各队员分工明确,在与各队伍取得联系后,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融入学生科技中心特色,对往届优秀队伍进行访谈。过程中,实践团以照片或短片的形式记录本次社会实践,留下精彩瞬间,并针对访谈内容,从选题创新、团队磨合、时间规划、学习竞争等多方面深层次地总结相关参赛经验,形成挑战杯宣传推广报告,为热衷于学生科技的学生提供参考。
深入“大挑”
挑战杯奇数年为大挑,所谓大挑,全称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可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大挑更注重学术科技发明创作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点。
为了能更深入体会大挑,以团队实践走访的两位学姐为例,学习团队合作,掌握选题技巧。
良好的团队化学反应,是课题项目走远走高的一块必不可少的拼图。曾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三等奖的张澜月学姐从调研的出行、队员间的相处、学业和竞赛的时间安排等方面向实践团介绍自己的竞赛经历。她说:“遇到问题不要怕,一个团队拧成一股绳一定可以克服困难的。”在竞赛过程中,当出现团队成员产生矛盾,调研时间产生冲突等情况时,要积极进行沟通处理,在成员团结的基础上,合理寻求中间解决方案,保证项目的进行。
图2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张澜月
选题是课题项目开始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选题质量高低直接决定项目的最终名次高低。作为浙江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一等奖获得者的*嘉英学姐在这方面深有感悟和体会,她分享道:“第一点是应该针对时下热点需求,比如说近一两年国家或者地区重要会议推出的报告、国家*策等等,从时事热点中反映的群众需求出发,目标是做有价值的研究来解决问题。第二点是选题尽量挖掘研究空白,或者对现有研究基础提升,且这样的提升必须是能有实质性差别的,才能体现该选题研究的必要性。”因此,选题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