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旅游
·兴宁特产
·兴宁十景
·兴宁名人
·兴宁市学校名录
·梅州市旅游
·梅州市特产
·梅州市十大特产
·梅州市十景
·梅州名人
·梅州学校名录
·广东品牌网
·广东旅游
·广东特产
·广东十大特产
·广东十景
·广东名人
·广东学校名录
区划代码面积简介兴田街道00131km2大新社区
河背社区
兴田社区
宝华社区
官汕社区
城东社区
南郊社区
城北社区
西郊社区
宁江社区
米寨村
一联村
管岭村
洋岗村
鹅三村
鹅湖村
福兴街道00234.94km2福兴社区
大塘村
新联村
五里村
高田村
梅子村
神光村
锦华村
*畿村
向阳村
墨池村
宁新街道00329km2宁新社区
东风社区
城南社区
佛岭社区
洋岭社区
*岭村
文星村
大岭村
横湖村
横新村
洋里村
高陂村
阳光村
大圳村
大路村
寨仔村
水楼村
永和镇09.6km2永和社区
成鹊村
沙坪村
新中村
永生村
永星村
华岭村
华峰村
仁里村
长安村
蓝排村
锦洞村
长新村
林场
湖尾村
新寨村
板子村
振兴村
崇新村
大成村
石陂村
廉峰村
三枫村
夜明村
七层村
新圩镇.79km2新圩社区
民新村
大村村
茶星村
步东村
双头村
曹田村
官峰村
寨塘村
船添村
新北村
新丰村
新里村
里湖村
崇上村
石崖村
莲塘村
蓝布村
蓝二村
虎洞村
罗浮镇km2罗浮社区
浮中村
浮北村
高坑村
浮西村
浮美村
塘社村
浮塘村
勤光村
浮南村
练优村
浮东村
澄联村
中坑村
徐田村
东星村
上下畲村
新南村
中和村
瑶兴村
蕉坑村
象湖村
岩前村
罗栋村
小佑村
岭南村
罗岗镇.95km2罗岗社区
五五村
白水村
白群村
柿子坪村
蕉坑村
蕉一村
罗中村
元潘村
潘洞村
德丰村
富强村
福胜村
徐坑村
霞岚村
红星村
红旗村
坳下村
罗东村
联兴村
联东村
官庄村
高陂村
源清村
澄清村
五福村
溪联村
溪庄村
溪东村
溪一村
溪群村
*槐镇91km2*槐社区
槐东村
槐西村
西一村
西二村
禾村村
双下村
双龙村
下宝龙村
上宝龙村
宝丰村
新村村
*溪村
区划代码面积简介龙田镇12337.9km2龙田社区
坪见村
曲塘村
金星村
凉伞村
龙盘村
鸳塘村
鸡公桥村
五一村
蓼塘村
碧园村
羊岭村
高陂村
丽溪村
水陂村
石壁村
环陂村
石马镇124km2石马社区
石岌村
上庄村
下庄村
三社村
虎石村
马上村
马下村
马石村
新石村
郑塘村
新田村
刁田村
新群村
陶背村
小水村
秀水村
大觉村
三联村
礤下村
米渡村
李塘村
宫前村
蕉联村
公陂村
向前村
洋门村
宁中镇42.45km2宁中社区
竹一村
星民村
枫岭村
丝新村
丝光村
鸭桥村
古塘村
鹅一村
文一村
和一村
和新村
和山村
大茔村
石岭村
建民村
龙岗村
邹陶村
土坑村
蔗塘村
新塘村
凉新村
坪塘村
陂丰村
径南镇129135.89km2径南社区
官亭村
*坑村
浊水村
章印村
柏塘村
坪埔村
陂蓬村
太阳村
珊田村
白石村
星耀村
先锋村
双梧村
东升村
章峰村
圩下村
胪声村
新洲村
坪宫村
马山村
宝山村
宝兴村
半径村
李莲村
坭陂镇17.32km2坭陂社区
角塘村
官陂村
柑子村
合湖村
汤一村
汤二村
湖柏村
*垌村
笃陂村
丙塘村
东方村
新民村
将*村
大新村
新湖村
东山村
理中村
文德村
东兴村
文东村
宣明村
河心村
王村村
红卫村
新岭村
陂新村
上笃陂村
东红村
东联村
南方村
陂宁村
水口镇131km2水口社区
英勤村
水东村
达新村
邹洞村
荷树村
大坑村
益华村
石下村
井下村
官岭村
东升村
光华村
洋槐村
洋新村
盐米村
水洋村
小丰村
彭洞村
光夏村
河口村
黎光村
布头村
博溪村
先锋村
群兴村
前锋村
松陂村
教美村
双成村
璜江村
宋声村
下畲村
茂兴村
森丰村
新坪村
坪畲村
共寨村
径下村
*陂镇13.3km2*陂社区
粒坑村
三佳村
上翁村
下翁村
中心村
浊水村
陶塘村
后山村
陶古村
径口村
径中村
甘一村
甘专村
大一村
大二村
*石村
留陂村
联丰村
振光村
寺岗村
春勤村
学士村
桥尾村
虎留村
五星村
土墩村
樟坑村
龙溪村
合水镇13338.98km2合水社区
龙北社区
溪唇村
罗陂村
富和村
五联村
双溪村
湖岭村
乐群村
麻坑村
六管理区村
一八管理区
二三管理区
四五管理区
上官村
洋田村
中官村
下官村
罗英村
明星村
石陂村
龙东村
白泡村
霞洞村
大坪镇134.08km2大坪社区
鸽池村
*坑村
兰塘村
咨洞村
大福村
将*村
上河岭村
下河岭村
上大塘村
下大塘村
陶坑村
兰塘寨村
朱坑村
上*坑村
小碰村
龙塘村
双红村
吴田村
岭东村
岭河村
布骆村
佛坳村
屏汉村
新春村
白云村
胜利村
祠堂村
坪中村
秋水村
兰亭村
长坑村
金坑村
坪光村
坪联村
大东村
潭坑村
友联村
叶塘镇135166.14km2叶塘社区
田心村
龙坪村
大路下村
下洋村
彭陂村
岳桥村
上岳村
大众村
同众村
北塘村
群星村
洋陂村
新生村
留桥村
黎明村
龙塘村
建新村
石新村
乌池村
教礼村
三口塘村
胜青村
苏京村
三变村
甘塘村
西山村
汤湖村
鸭池村
麻岭村
河西村
下径村
富祝村
上径村
筠竹村
莲池村
陂下村
长丰村
上中村
下中村
*竹村
双涵村
新陂镇4.5km2新陂社区
乐仙村
三新村
新元村
家庄村
华新村
新金村
上长岭村
先声村
福民村
福庆村
福丰村
茶塘村
茅塘村
刁坊镇13758.01km2刁坊社区
贵丰村
罗坝村
圩东村
周兴村
*沙村
新坪塘村
新建村
河塘岭村
荷慕村
长段村
联新村
横江岭村
三潭村
新兴村
瑶岗村
建兴村
红光村
金银村
刁潭村
新光村
郑江村
兴宁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东北部兴宁盆地,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线上,毗邻江西省。全市人口中绝大部分为客家人,当地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
历史沿革
古代属龙川县地。东晋置兴宁县,以境内宁江而得名。此后这里逐渐发展成广东、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地区性重贸中心,曾有“小南京”之称。年撤县设市,由地级梅州市代管。宋末元初,文天祥曾在兴宁组*抵抗元*。明代才子祝枝山55岁时授广东兴宁县知县,63岁任京兆应天府通判。由于不满官场腐败之风,一年后他就借故辞官,回故里度残年。
晋置县,因兴宁江而得名。一说县内兴旺无内患而得名。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辖区有今五华、兴宁全境以及龙川县东部和紫金县东北部。南朝齐永明元年(年)至宋天禧三年(年),数次析古兴宁置齐昌县(府),辖境多次变迁。自宋熙宁四年(年)分设长乐县(今五华县)後,县境相对稳定。年冬,平远县并入兴宁,两年后复置平远县。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兴宁隶属梅州市。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兴宁撤县设市,为县级市,由梅州市代管。从此,兴宁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拉开了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迈进的序幕,为建成“经济繁荣、科教领先、社会安定、生活小康、中等发达”的粤东商贸新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年,兴宁市辖28个镇:兴城镇、宁中镇、宁新镇、宁塘镇、龙田镇、坜陂镇、坭陂镇、叶塘镇、新陂镇、刁坊镇、龙北镇、合水镇、石马镇、罗岗镇、罗浮镇、*陂镇、*槐镇、岗背镇、坪洋镇、大坪镇、叶南镇、永和镇、径南镇、径心镇、新圩镇、水口镇、下堡镇、宋声镇。总人口人,各镇人口:兴城镇宁新镇宁中镇宁塘镇新陂镇刁坊镇坜陂镇永和镇径南镇径心镇坭陂镇4新圩镇水口镇下堡镇宋声镇罗浮镇罗岗镇*槐镇*驶镇岗背镇坪洋镇龙北镇77合水镇龙田镇石马镇大坪镇叶塘镇叶南镇福兴虚拟镇25四望嶂矿务局虚拟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年,兴宁市辖28个镇(兴城、龙田、合水、岗背、龙北、*陂、*槐、宁塘、石马、径心、永和、宁新、沥陂、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叶塘、大坪、罗岗、罗浮、宁中、径南、下堡、宁声、叶南、坪洋),个村委会、58个居委会。
年,兴宁市辖28个镇(宁中、径南、下堡、坪洋、宋声、叶塘、兴城、龙田、罗岗、罗浮、*槐、*陂、岗背、合水、石马、大坪、叶南、新陂、宁新、径心、坭陂、水口、刁坊、宁塘、坜陂、新墟、龙北、永和),共有27个居委会、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面积平方公里,人口.34万。
年,撤销宋声、下堡镇,并入水口镇;撤销坜陂镇、并入坭陂镇;撤销径心镇,并入径南镇;撤销岗背镇,并入*陂镇;撤销坪洋镇,并入大坪镇;撤销龙北镇,并入合水镇;撤销叶南镇,并入叶塘镇;撤销宁塘镇,并入宁中镇;撤销兴城镇、宁新镇,设立福兴、兴田、宁新3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兴宁市共有17个镇(龙田、合水、*陂、*槐、石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叶塘、大坪、罗岗、罗浮、宁中、径南)和3个街道(福兴、兴田、宁新)。
截至年2月20日,兴宁市辖3个街道(兴田、福兴、宁新)、17个镇(龙田、合水、*陂、*槐、石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叶塘、大坪、罗岗、罗浮、宁中、径南)。
地理环境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地跨东经°30′至°,北纬23°50′至24°37′。北部与江西省寻邬县毗邻,东北部与平远县、梅县相接,东部与梅县交界,南部与丰顺县、梅县相连,西北部与龙川县相邻,西南部与五华县接壤。全市总面积.85平方公里。市委、市*府所在地兴城镇位于多平方公里的宁江盆地中部,是粤、赣、闽三省陆路交通枢纽,粤东北部主要商品集散地,梅州市次中心城市,兴宁*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规划面积51.9平方公里,至年建成面积12.8平方公里。兴城距广州公里,至深圳公里,至汕头公里,至韶关公里,至江西寻邬县公里,至福建龙岩公里,至梅州城区57公里。全市年平均气温21℃,降水量毫米。
兴宁处于粤东北山丘地带,受北东至南西走向的莲花山脉和罗浮山脉控制。最高峰阳天嶂海拔米,最低处水口圩镇海拔米,高低差米。地形地势总趋势是北西向南东逐渐下降,而南部则由南向北递降。南北狭长,北起阳天嶂,南至铁牛牯峰(海拔米)直线距离公里;东西最宽处,径心分水坳(海拔米)至叶南筠竹坳(海拔米)直线距离36公里。境内四周山岭绵亘,中部为多平方公里的断陷盆地。整个市(县)境形似扁舟。地貌类型主要分为5类: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其中,海拔米以下的平原、阶地、台地等3类占总面积的38.1%;海拔米至米的丘陵占49.69%;海拔米以上的山地占12.21%。
兴宁北部的罗浮镇属东江流域,镇内河溪均流入东江上游的渡田河。其余28个镇属韩江流域,镇内46条河溪水流入韩江上游的梅江。宁江(古称左别溪)贯穿兴宁南北,是流域面积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寻邬荷峰畲,南至水口圩汇合梅江,全长公里,从合水至水口主干河道长57.5公里,沿途接纳32条山溪小河,流域面积.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
兴宁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常年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达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11.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时数9.8小时。风向比较稳定,以西北风频率最高,东南风次之。自然环境优越,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发展农、林、果、牧、渔等各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经济状况
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2%,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0%,上升4.5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增长22.2%,回落4.6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稳定性增强,年以来,我省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五年保持在14%左右,波动幅度在1个百分点之内。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4.5%,总量达.7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0美元。
农业概况
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8.05亿元,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63.99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元。
1、粮食:年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81.38万亩,平均亩产公斤,总产34.75万吨,对比去年面积增亩,亩产减7公斤,总产减吨,减产0.64%,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3.98万亩,平均亩产公斤,总产30.80万吨,对比去年面积减亩,亩产减3公斤,总产减吨,减产1.60%(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晚稻受寒露风、干旱和病虫害影响损失严重,晚稻共减产吨)。据统计,年良种良法继续得到大面积推广。全年优质稻面积43.6万亩,占全年水稻面积的68%;全年推广杂交水稻61.6万亩、水稻抛秧53.5万亩、水稻免耕13.7万亩,分别占水稻面积的96%、83.6%和21.4%。
2、茶叶:年投产面积2.6万亩,预计总产干茶吨,对比去年投产面积增亩,总产减72吨,减产3.47%。其中名优茶投产面积2.33万亩,总产0吨,对比上年投产面积增亩,总产减50吨,减产2.6%。
3、水果:年投产面积5.8万亩,预计总产6.81万吨,对比上年投产面积增亩,总产减吨,减产0.45%。
4、渔业:全市水产养殖面积55,其中鱼塘,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年水产品产量预计为吨,对比去年同期水产品产量增吨,增长7.8%;全年全市推广各类优质鱼养殖共计多万尾,放养面积1.6万亩。
资源情况
土地资源:全市万亩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下的宜垦面积占73%。
水资源:兴宁位于莲花山脉北坡,为背风地带,降雨量相对偏少。据水文观测资料推算,境内各流域多年平均产水总量31.93亿立方米,年蒸发量15.85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13.48亿立方米,丰水年径流量19.81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7.96亿立方米,平均产水量每平方公里64.8万立方米,每亩平均立方米,相当于梅州地区每平方公里产水量80.6万立方米的80.4%。
动植物资源: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动物有多种,植物多种。
矿产资源:兴宁是广东省重点矿产资源市之一,现已初步探明有33种矿产多处矿点。无烟煤、磁铁矿、石膏矿、钒钛磁铁矿、石灰岩矿、萤矿、硫铁矿、稀土矿、铀矿、钴等较为丰富。其中,无烟煤储量1.47亿吨,占梅州市总储量的52.6%,曾被国家列为重要产煤基地;钒钛磁铁矿已初步探明可开采储量1亿多吨,远景储量4.5亿吨;磁铁矿万吨,石膏矿多万吨,萤矿近万吨,石灰岩矿多万吨,稀土矿分布面积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丰富的矿泉水和地下热能可供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兴宁山清水秀,自然景观有神光山、合水水库、鸡鸣山、和山岩、径南*蜂窝茶山、罗浮渡田河、宝山、铁山嶂、狮子岩、温泉等。合水水库已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人文景观景点有客家围龙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园、明星公园、明珠文化广场、凤英长廊和客家文化研究大师罗香林、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地震学家李善邦、画家罗清桢等名人故居。
行*区划
兴宁市辖福兴、兴田、宁新3个街道办事处和17个镇:宁中、新陂、刁坊、永和、径南、坭坡、新圩、水口、罗浮、罗岗、*槐、*陂、合水、龙田、石马、大坪、叶塘。
民族人口
兴宁人口绝大部分(占99%以上)是操客家方言的汉族,亦有为数不多(大多数是解放后随**干部调动迁入)的壮、苗、蒙古、回、瑶等少数民族。年末,全市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占80%。兴宁是华侨之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余万人。华侨分布在世界5大洲30多个国家,大部分在泰国、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各国,侨居欧、美、澳等洲者亦有一定比例。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探亲、旅游观光、寻根问祖者日益增多。他们热爱祖国,情系故乡,热心捐资、捐物兴办公益事业投资合资创办各类企业,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
风俗节日
1.春节习惯上称“过年”,是兴宁人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过年时出外工作的兴宁人都会回家过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称为“入年卦”后,人们忙着筹备年食、年货和应时糕果,酿造富有富有客家特色的“老酒”,制作用糯米做的“煎堆里”或“金团里”以及炸油角等等。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兴宁人民十分注重取兆意,不可以骂人,不准讲不吉利的话。俗语谓:“入年卦,就讲好话”。
正月初一。人们一清早(零时)就有三牲、果饼、香烛敬“赵公元帅”,大放鞭炮接“财神”,故除夕半夜有放鞭炮之俗。天一亮,族人齐集祠堂祭祖,仪式庄重。50年代以来,此俗已被逐步革除。祭祀仪式也比较简单,很少有一族同祭,而是各村各屋分别敬祭,大多有长者参加,青年人甚少知其仪式、内容。
初二、初四是探亲访友日。
初三,俗称“穷*日”。这一天人们不外出作客。现旧俗已改,初三照常作客,且这天文娱、体育活动特别多。
正月初五称“出年卦”,表示已过了年。俗语有云:“年过初三四,各人打主意。”
2.赏灯:“赏灯”为兴宁、五华部分地区特有传统节日,等同于元宵。时间从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六不等,视各宗族各村情况而不同,正月十一、十二为最多。期间在“赏灯”节前有“请灯”(正月初五至初十)“升灯”又为“赏灯”节的一个环节、节后有“暖灯”(正月十六至正月二十八,有些地方“暖灯”在赏灯的后一两天,十一都存在“暖灯”的情况)。
风土人情
客家民居
兴宁的北边主要是山区,它的建筑以四角楼为主,村子成长方形,二层结构;因为地理关系,村子都傍山而建,一般也有水塘,旧是客家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没有鱼塘的话,要吃鱼就困难了。据老人介绍,四角楼在修建的时候,花费极为惊人,特别是用于建墙和泥的浆水,用的全是糯米浆!由此建成的墙壁,极为坚固,一般铁钉都难于钉进。
兴宁的客家民居,主要分为北山南水两大风格。南边近似水乡,以围龙屋为主,主体结构是围龙屋,屋前有个禾坪,主要是用于晒谷等农事及红白喜事,禾坪前是口水塘,用于养鱼、洗衣和防火,夏天的时候,它就成了孩子们嬉水的乐园。大多数村子的前边都有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小河,小河里有鱼有虾。屋后有属于私人所有的茂密的竹林,竹林子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鸟,与人们和平相处。
客家围龙典型——花螺墩
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要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只能采取家族群居,建筑对外封闭、内部敞开的居住地,这就是客家围龙屋。兴宁市的客家围龙屋规模较大,造型独特,被中外建筑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一大奇观。
兴宁围龙屋有大有小,一般是三栋两横一围屋,正中一大门,两旁一小门。大的也有多横层、多围层的,其小门也跟着层数增多而增多。如叶塘*雀湖*屋、宁新东兴围攻(九厅十八井)均为三层围龙,合水官塘下*屋有四层围龙,宁新花螺墩长兴围罗屋计有六层,据知是兴宁市内围数最多最典型的围龙屋。
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是一座6围的围龙屋。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的“太极圈”,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花螺墩长兴围罗屋的结构为三堂八横六围龙,堂分上中下三堂,横为三堂两侧纵列的房门对着堂屋的横屋,围是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围屋的横屋,围是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围屋。如不身临其境,是不能体会到围龙屋整体结构的意义的。
围龙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客家大围屋的辉煌和衰落,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如今,客家人已走出封闭的围龙屋,走出狭窄的山门,走向辽阔的世界,围龙屋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一种独特的景观。
人民环境
客家,是历史上从*河流域渐次南迁,后大部分聚居于闽、粤、赣边境,操客家方言,有着相似民俗文化的一支汉族民系。兴宁现境域,古为百越诸族居地。秦汉以降,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当地原居民融合。据本次中国百县市国情调查,兴宁现在的居民,绝大部分是宋元明时期历经辗转迁徙定居于此的中原移民的后裔。千百年来,兴宁客家先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在客居地的漫长岁月里,将中原文化与岭南古文化熔于一炉,创造了灿烂的地方文化,融铸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精神,孕育出众多的著名客家代表人物。
1、第一节客家之乡的形成
一、史前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兴宁开展过3次文物普查。年在水口镇荷树拗等地发现铲、叉、戈、矛、刀等一批石器,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2年在永和镇振兴管理区猫子窑山挖掘出一批陶罐和陶片,属新石器中晚期遗存;同年又在叶南镇中径大窝里采集到一批陶片和石器,属新石器晚期遗存。到80年代未为止,兴宁境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30多处。兴宁博物馆收藏了上述遗址出土的各种石器多件,完整的肉罐9个。这些出土文物和遗址说明早在七八千年前,兴宁已有古人类居住。从石器、陶器的用途和陶器上的花纹来看,当时已形成了农业和畜牧业,已有较为可靠的生活资料来源。
二、宋以前南迁汉人与早期居民
宋代之前,中原汉人已有几次较大规模的南迁。早在秦王*二十四年(公元前年),秦国60万*队攻灭楚国,继之深入岭南。续后,秦朝把岭南作为迁徙中原“罪徒”的一个流放地,加以“经略”开发。终秦一代,南迁的中原人有3批、数十万人。4年3月27日,在新圩镇大村*树窝崩岗南坡出土6枚完整的编钟。经广东省博物馆专家鉴定,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文物。编钟的发现说明秦汉之际兴宁已有南迁汉人的足迹,他们可能先是驻*,后代成了岭南居民。在发现编钟的村庄有个地方叫秦王坪,相传就是驻*的营地。
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人亦有多次连续性的南迁转徙。遣至唐未五代,南迁客家先民,“其远者已达惠、嘉、韶等地,其近者则达福建宁化、长汀、上杭、永定等地,其更近者,则在赣南各地”兴宁历史上先后隶属于惠、嘉,引文中所述应是包括兴宁的。
但据本次中国百县市国情调查的兴宁各姓居民的族谱,兴宁绝大多数现居民的祖先是唐未五代以后迁入的。在这之前南迁的汉人仍落籍于兴宁者为数不多。唐未五代之前南迁的汉人可能不是现在兴宁人的祖先,至少不是绝大多数现兴宁居民的祖先。据《兴国州罗氏家谱》记载,唐昭宗时(~年)罗昌儒为循州刺史,因唐未社会动乱,道路梗阻,流寓不归,遂落居于兴宁罗岭。罗姓是迄今有文字可据的最早迁入兴宁的一姓。唐未五代之前曾迁居于兴宁的中原汉人现落籍于何地,尚有待进一步查考;据已掌握的资料,元、明、清三代,曾有兴宁人举族迁蜀。
入宋以后,居住在兴宁的客家先民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群落。根据明正德《兴宁县志》记载:北宋熙宁三年(0),兴宁县约有0户。翌年,兴宁分地置长乐(今五华)县后,有0户。宋代户口以役赋对象列册,足证明官宋前中原汉人定居兴宁者已为数不少。
兴宁历史上的早期居民见于史籍的还有瑶族。明正德《兴宁县志》记载:“瑶之后颇多,大抵聚处山林,砍树为舍,刀耕火种,采山猎原,嗜欲不类,语言不通。土人与之邻者不相往来,不为婚姻。本县瑶民亦众,随山散处。”以客家文化与居于广东的瑶族居民的文化相比较,可以断言,古代客家居民与瑶族居民曾长期和睦相处、相互融合。到了明代,统治者曾对瑶民大举征伐抚缉,兴宁瑶民逐渐减少。清康熙以后,清*府把瑶民与汉民一体编户,消除汉瑶界限。至清末,除外迁者以外,县境内已没有瑶族居民。清末罗献修《兴宁乡土志》记述:“国(清)初时,县东六十里铁山蟑尚有瑶民磊石为居,……近百年来,既消归乌有矣。”
兴宁历史上的早期居民还有疍民。疍民原是居住在中国东南地区的古代百越族之一。秦汉时代,辗转迁徙到广东沿海和珠江各支流,舟居水宿,以蛇为图腾,成为水上居民。他们何时开始定居于兴宁,尚待进一步查考,但至迟在元朝未年间。据史籍记载,明朗正统(~)年间,兴宁已有在籍蛋民38户,船38艘。至清末,置民所剩不多。据《兴宁乡上志》记载:“惟麦姓二三人”尚是疍民。
三、客家民系的形成
宋代册立户籍,根据汉人入粤时间先后,分别编入主籍和客籍。广府民系和福佬民系人粤在先,编为主籍,客家民系人粤在后,编入客籍,客家人由此而得名。经历了几次大迁徙的客家民在粤东北以及相邻的闽赣边区这个相对封闭的山区定居后,逐渐形成具有特殊的方言、风俗习惯乃至相似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等。客家先民迁入兴宁,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除了继续外迁的之外仍有百万之众,使兴宁成为全国40多个纯客家县市中人口较多、地域较大、最有代表性的少数几个县市之一。全县百人以上的姓有93个。
2、第二节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其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但由于它在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特定地理环境中孕育,又具其鲜明的特点、对客家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今还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客家精神在兴宁人中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几点。
一、刻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在南迁过程中,中原移民历尽千辛万苦,磨炼了坚强的意志。来到兴宁后,在这个偏僻荒芜、人烟稀少的山区,为了生存发展,不分男女老幼一齐动手,开垦耕地,卜筑定居,开创家业。农忙时节稍有空隙,便从事手工生产,以致现在许多村庄都带有传统产品的名字,譬如“索麻罗”、“墨烟张”、“花灯张”、“布地刁”、“打银王”、“菜篮陈,,等等。尤其是客家妇女,一反当时社会上缠足习俗,一力承担农事、副业和家务劳动,形成“女人在家耕田,男人外出出赚钱“的风尚。客家妇女在生产劳动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勤劳刻苦的精神,中外罕见。就是到了现代也仍然如此。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兴宁的生产队长中,妇女占80%以上,有的生产大队,生产队长百分之百是妇女。
二、勇于开拓、冒险犯难的精神
兴宁人生性敢于冒险。男子到了相当年纪,便外出谋生,绝少在家株守者。近者到邻县、邻省做小贩、业手工;远者飘洋过海,“系一条裤腰带出门”(兴宁谚语),谋生有术,白手起家,无不充满冒险精神。
鸦片战争后,兴宁开始有人远涉重洋,外出谋生。其中,有一部分被殖民者在汕头、香港等地设立的“猪仔馆”拐骗运送到国外充当劳工,当时称之为“卖猪仔”。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兴宁籍华侨、华裔及港澳台同胞有30余万人。他们为寻求生路,怀抱四方之志,到海夕)“闯世界”。一旦稍有积蓄,就想造福桑粹,显亲扬名。他们在海外开基创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侨居国的人民一起奋斗,为世界的进步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崇尚科技、革新创造的精神
兴宁人比较喜欢争强好胜,民间流传“硬气做赢人”等语,足见其具有不服输、不甘落后的性格,加二居民文化素质较离,在外出务工、经商等活动中,接受大量信息,致使历史上有不少人在革新创造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如清咸丰年间,兴宁罗庆辉编纂的《罗家通书》(历法),由清*府“恩准”在民间刊行。清咸丰年间和光绪年间,能工巧匠陈晃楼等,两次对木质织布机进行重大改革,发展了织布业。清宣统二年(),被清*府授予“中国新显微镜制造家”称号的兴宁蚕业学校教师李任重,研制出显微镜、’天体望远镜和双筒望远镜。民国期间,著名地震学家、原兴宁兴民中学教师李善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后又研制成功大型地震仪,为新中国地震研究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宁鱼苗场鱼苗孵化技术跃上世界先进水平,龙北钢铁厂白煤炼铁技术获中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全兴宁工业产品获部、省优质产品称号的达36种。
四、反侵略反压迫、爱国爱乡的革命精神
客家先民的几次大规模南迁,都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客家人民族意识和爱国爱乡精神特强,历史上不乏这方面的事例。南宋未年,右丞相文天祥(江西吉安客家人)曾以兴宁县城西郊为大本营,号召百姓勤王抗元。在元追兵即将来临之前,还奋笔疾书了每个1.5米见方的“忠孝廉节”4个大字。后来,村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集资建了“朝天祠”,把文天祥亲笔所书4字嵌在桐内两边墙上,同时把这里的地名命名为“朝天围”。明亡后,兴宁人民支持南明*权抗清达七八年之久。清光绪二十七年(1)秋,兴宁“三点会”,首领潘亚星率领农民起义,火烧洋教堂,反抗清官兵,起义波及邻近的五华、龙川两县。年5月18日,国民*府广东省第九区行*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李洁之(兴宁人)在中共华南分局的帮助下率部起义,兴宁获得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兴宁人民前赴后继,奋斗不息,有多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历史文物
春秋战国编钟
4年3月27日,在新圩大村古树窝崩岗处,发现春秋战国(公元~)编钟六个。为红铜与锡合金制件,宫廷乐器。其器形上大下小为合瓦型。柄肩附纽,钟口有角,两侧有细长音脊,外表下面有3排6组13个乳钉,背面有3排3组,每组4个共12个乳钉,钟身正面直上有菱形纹、斜线纹,下部横向为支雷纹,表面钢绿表翠,古味蛊然,进之扬声。其重量分别为28.5、27.5、21、18、(其中2个同重量)16.5市斤,是广东境内已发现编钟中最完整,音量音色最好的一套,十分珍贵,它的发现,对研究古代人类文明史,地方民族史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民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春秋战国编钟在新圩的发现,也说明了秦汉之际兴宁地方已有南迁汉人的足迹[6]。
百度推广
以下地名与兴宁市面积相当:
甘肃省白银平川区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贡嘎山乡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
湖南省常德澧县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昂仁县查孜乡
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巴塘乡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柳城县
湖南省怀化芷江县
云南省曲靖陆良县
黑龙江牡丹江海林市三道镇
兴宁市相关名人
仇士良(~)唐朝宦官
邓逸凡(~)中国人民解放*开国中将
张瑾瑜(~)革命烈士
林振雄(~)
罗孟郊(~3)
何子渊(~)辛亥革命元老
王佛松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南凤(~)
汪懋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何贯中(~)
张作梅(~1)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甫仁(~)
刘子超(6~)
叶剑英(~6)十大元帅,共和国36位*事家
罗卓英(~)中国抗日第一将
程旼(~)广东古八贤
到兴宁市必去著名景点
神光山旅游区
月形山乡村旅游区
汉文化基地
兴宁市鸿源温泉生态园
何子渊故居
兴宁学宫
两海会馆
春芝楼
躲世围
宁新罗氏东升围
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
俊康围
朱岭寨森林公园
宁新刘氏大刘屋
福兴王氏永思堂(大王屋)
兴宁客家村寨
兴宁市特产与美食
大坪布骆包子豆腐
兴宁单丛茶
客家油馃子
兴宁盐锔鸡
乐仙腐竹
炸腐卷
姜丝炒大肠
石马番豆
鸡颈板
径南宝山柿
兴宁龙田龙眼
珍珠红酒
官田茶
兴宁生鱼脍
砸棕
径南三华李
兴宁市民俗文化
兴宁市竹板歌
兴宁杯花舞
竹板歌
广东汉乐
梅州客家山歌
五华竹马舞
莲池舞
丰顺埔寨烧火龙
广东汉剧
平远船灯
五华“扮古事”巡游活
席狮舞
梅县松口山歌
青溪仔狮灯
大埔鲤鱼灯舞
住宿办公写字楼出租地皮出售。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