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小学生可享受课后服务啦!”3月9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自今年4月1日起,我市各中小学生将不出校门即可享受课后服务,试运行至年2月28日。
同时,按照课后服务质价相符、非营利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市区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将收取一定的费用。
课后服务啥时段?
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黑龙江省财*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黑教联()70号)文件要求,结合牡丹江市实际,市教育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牡丹江市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牡教联规〔〕1号)。
据了解,课后服务一般为正常上课日的下午放学后,服务时间以有老师在班在场服务为准。试运行期间,小学课后服务时间为15时30分至17时30分;初中非毕业年级课后服务时间为17时至18时,毕业年级课后服务时间为17时至18时30分;高中阶段课后服务起始时间为17时,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晚于20时30分。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高中学校可在20时30分后为学生提供校内晚自习环境,学生离校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行弹性离校*策。
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学校及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变相抵制学生参加。
学校可根据学生、家长需求及办学实际,采取合班、走班等方式组织实施课后服务工作。
课后服务咋收费?
据介绍,按照课后服务质价相符、非营利原则,结合我市实际,确定市区中小学校课后服务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小时5元,服务时间超过或不足1小时的按此标准进行折算,当天低于30分钟的不得向学生收取费用。各高中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此收费标准基础上,可上浮10%,下浮不限。收费的课后服务时间必须有老师在场服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课后服务,要建立免收费*策,免收费额度的50%由地方*府统筹解决(市直属中小学校由市*府统筹解决,区属中小学校由区*府统筹解决)。
另外,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府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设定课后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的,应当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
课后服务都有啥?
据介绍,放学后时间在学校为学生提供作业辅导、个性化学习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艺术、体育、科技、劳动实践等普惠性服务活动,有效破解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同步造成的“接送难”、辅导学生家庭作业“负担重”的问题,优化教育过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提高育人效果。
具体服务内容有:
一、集中完成作业。安排学生按年级或班级,在指定场所(教室)完成作业,并可进行学生作业个别答疑,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
二、开展学校特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团、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活动,由校内外辅导员老师妥善组织学生在各类功能室进行体育、艺术、实验、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活动;开展课外阅读,读书交流、分享等系列活动。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职业体验、生涯规划指导等活动,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课后服务谁提供?
据介绍,课后服务师资以学科教师、社团和兴趣小组辅导员(学科专业教师、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等)为主,其他参与课后服务的科任教师、安全保障及监督管理等教师、家长辅导员等为补充。
课后服务人员的选定,将通过学校集体讨论确定,并向社会、家长公示。学校可与公益性机构合作,由学校提供课后闲置的场所、设施设备等资源,由符合条件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高校、科研院所、社区等公益性专业机构派驻工作人员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实现场地、人员资源整合。
课后服务经费咋管理?
据了解,收费管理市区中小学按照本实施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退费办法要进行公示,未经公示不得收费。
服务费用按照财务管理规定,由学校纳入基本账户管理,专项支出,按学期或按月收取。另外,经费支出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科教师以及保障课后服务工作正常开展的学校值班领导、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劳动报酬。
课后服务咋实施?
据介绍,课后服务工作将按照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班主任审核相关信息后,以班级为单位上报学校,经学校同意并在学校公示后,确定全校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名单。
同时,学校要与家长签订服务协议,学生方可参加课后服务。学生退出课后服务同样要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后退出。
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严禁“抢进度”、“讲新课”。严禁与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严禁以引入名义超标准、超范围乱收费。严格审核公益性机构资质,实行课后服务公益性机构黑白名单制度。
课后服务安全咋保障?
据介绍,相关部门要求,各学校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做好安全预案,强化学生活动场所、应急救护、消防设施安全检查。
同时,严格落实考勤、监管、交接班、门卫登记等制度。严格审核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治、品德、健康等情况。建立校园伤害风险和损害赔偿的多方承担共担机制,完善校方责任险制度,鼓励学生自愿参加意外伤害保险,为课后服务提供安全保障。
来源:牡丹江晨报编辑丨葛春雷金振英审核丨曹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