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邑古村落辞典·(78)
下徐上徐
原名别名:原名葵田、下葵田、石砚、上葵田。
村名来历:徐氏自南昌迁入建村居住时,因村前有一块大田,形似葵花,而名葵田。后又迁入村上方建一新村,故称下葵田、上葵田,至清代改称下徐、上徐。
古今隶属:古时属静理乡三十七都,今属塔前镇。
建村历史:宋初(公元年后),东汉名士徐孺子第十四世孙徐进自南昌迁来此地定居建村,迄今为止,下徐建村历史至少达年。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公元~年),部分迁出建新村,上徐建村历史也近八百年。
古迹及名人轶事:下徐是乐平的历史文化名村。
从历史名人看,该村有北宋哲宗绍圣年间受封开国男爵位的进士徐庚、北宋徽宗崇宁年间文进士武状元两度招为附马的徐衡。
从文化遗迹看,村中有不少明清古建筑,雕梁画栋,美仑美奂。其中有明初木架构建筑名为“世科”的功德牌坊,清中期复建的“仁寿楼”(宋高宗赐建,纪念文进士武状元徐衡、匾额尚存)。在村前磻溪河上游支流上,有座一乾隆年间(年)建造的“报春桥”,桥长40米,宽6米,三孔拱形石桥,单孔跨度7米,桥碑题“乾隆六十年十月六日”,书“报春桥”。该桥为旧时乐平通往浮梁的古驿道必经之处,桥之一头沿金沟坞古驿道十余里连横路村,一头沿鲁丹街古驿道十余里北进浮梁县。
上徐村前还有一座饮泉桥,桥长40米,宽6米,三孔石桥,单孔跨度7米。该桥正中嵌一方扇形石碑,题“乾隆壬辰(年)冬月上浣”,书“饮泉桥”。桥之一侧是座神峰山,山中有数处树包石,石包树奇景。
从自然景观看,下徐处古砚山风景区之中,古砚山十景多处遗址就在该村及其周围。明朝鄱阳县令严贞咏“溪田石砚”、“通岸横桥”诗中就有“特起徐卿世嗣贤”(徐卿即徐衡,亦名徐衡卿)、“徐君出入多车马”之句。村中,有两股清泉从山上自流而下,流到每家门口,户户门前有“码头”(洗衣洗物的青石板),千百年来,这里的村民抬足出户就可洗衣洗物。这江南山村“清水环屋流”之状貌,堪称一大景观。
上徐村亦是新中国开国大将徐海东的祖籍地。年春节期间,开国大将徐海东之女、北京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会长徐文惠女士第一次来乐平寻根问祖,替父亲圆了认祖归宗的心愿。
有资料证明,湖北大悟县徐家桥村徐氏在明洪武初年从“饶州府乐平县”迁出定居。
古村级别:千年古村。
(尚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