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山雕是著名小说《林海雪原》中的角色,后被杨子荣活捉,死于狱中。座山雕虽是小说人物,却并非杜撰的,其原型叫张乐山。
(张乐山父母)
“座山雕”本名张乐山,出生于清德宗光绪八年(年),山东泰安新泰人,家中兄弟七人,张乐山排行第三,故和他一起据山为匪的手下都喊他“三爷”。
清朝末年,山东一带大旱连连,百姓困苦,张乐山的爷爷和父亲为生存拉了几个人专事打家劫舍,结果在他八岁的时候被官府给一锅端了,其爷爷和父亲都被判了死刑,张乐山的母亲因为惊俱过度也去世了。孤苦无依的张乐山在堂兄的带领下“闯关东”,一路辗转一直往北到了黑龙江额穆一带,这里属东北重要林区,最后在当地陈二爷家里做长工。
(座山雕影视剧照)
东北早在清末匪患便闹得挺严重,像“东北王”和他的那几个结义兄弟几乎全都是绿林出身。而张乐山祖、父全都是打家劫舍的悍匪,最后因果报应被官府判了死刑。张乐山若能安分守己的过日子倒还好,但他家是三代惯匪,又身处匪患最严重的东北,一旦过的不如意就很容易像他的祖、父那样啸据山林,占山为王。
果然,陈二爷见他头脑机灵,干事麻利,把自己组建的一支二十多号人的护院队交给他管理,这支不过一个班编制的护院队,都配备了枪支弹药。张乐山当了护院队的头头,本应该要感谢陈二爷的信任,但他早就受够了低三下气寄人篱下,于是便拉拢身边这些人。都是穷苦人出身,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在张乐山的怂恿下,这些人随张乐山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集体出走,在附近的山上入了伙,由于有枪有人,张乐山一入伙就被推为二当家。
张乐山上山为匪的时候才15岁,年纪虽轻,却有一身的本事,号称有三绝。
那是哪三绝呢?
(杨子荣只身入威虎山,与座山雕斗智斗勇)
1:枪法绝:张乐山十二岁开始拿枪,多次用枪击退前来抢掠的山匪,枪法之神,百发百中。为匪者,枪不离身,枪法好,既能自保,也能成为炫耀本事的资本。
2:眼绝:走夜路根本不需要照明,从哪过来总能顺利返回。走山路从不转向,自己就是一张活地图。是非辨别能力强,包括看人,杨子荣初次上山时,座山雕(张乐山)看他的眼色就不对劲,对他的身份一直怀疑,几次试探,杨子荣都是凭着自己的机智化险为夷,说明座山雕(张乐山)看人很有一套。
3:腿绝:当山匪最重要的就是腿快,枪口不长眼,打不赢就跑,座山雕(张乐山)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跑起来,比兔子还灵活。
此三绝,还真不是一般山匪所能轻易掌握的,但年轻的张乐山,枪法好,心思缜密,体力充沛、为人圆滑又懂得笼络人心,很快的便得到底下山匪兄弟的认可,威信威望日甚。好巧不巧,大当家在一次下山劫掠的行动中被前来围剿的军队击毙,座山雕(张乐山)几乎是没有异议的坐上了头把交椅,成为了当地百姓谈之色变的一代枭匪“座山雕”,因其在匪徒中颇有声望,内部人称“三爷”。
(话剧《智取威虎山》)
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前,东北匪患一直就是一大毒瘤,座山雕(张乐山)据山为匪,无恶不作,张作霖和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都曾想消灭他,但都没成。老谋深算、诡计多端的座山雕(张乐山)凭借着发展起来的几百号人,硬是撑过了清末、北洋军阀、伪满三个时期对他的围剿。日本投降后,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关解放东北,冥顽不灵的座山雕(张乐山)接受国民党的收编,被委任为所谓的“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
杨子荣深入敌穴,与座山雕(张乐山)斗智斗勇,多次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化险为夷,年2月,见时机成熟的杨子荣决定收网,和战友们冒着大雪进山,此时,早已经不复昔日嚣张气焰的座山雕(张乐山)早就成了丧家之犬,东北解放在即,座山雕(张乐山)仅仅凭借着他手下的几十百号人负隅顽抗,又有几个人能为他卖命呢?
杨子荣和同志们一路突进,连续拔掉座山雕(张乐山)设下的三道哨卡,一直前进到座山雕(张乐山)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大家才算是看起来这个老土匪头子的真面目:头发花白(座山雕此时已经年近7旬)、、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正是五十余年来剿而不灭的“座山雕”。
(一代悍匪张乐山)
杨子荣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不费一枪一弹端掉了一代悍匪“座山雕”的老窝,并活捉了“座山雕”,消息传出,整个海林镇都沸腾了,人民解放军为民除害,可谓是大快人心,《东北日报》以“座山雕”作为典型,发表了《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的新闻,称这次剿匪战斗“以少胜多创造范例”,这一次剿匪的胜利为接下来全面肃清东北境内的土匪提振了士气,增加了信心。
而匪首座山雕(张乐山)被抓后便被严加看管,接受改造,但这个沾染了无数群众鲜血的匪首,早年就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身体状况已经严重恶化,在被投进监狱后的不到一年时间便一命呜呼了,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