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风景浑然一体。
乡村教师辅导学生。
红网时刻张家界3月29日讯(通讯员屈泽清张文波)送教上门?我女儿这个样子能接受教育?你来有什么用?”5年前第一次见面时,家住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双文村三组毛兰芳的(化名)母亲就用三个问号,把曹红英老师挡在了门外。
毛兰芳已经15岁了,是先天性脑瘫患者。家里为了给孩子治病费尽周折,欠债不少。面对孩子家长不领情甚至有些抗拒的行为,曹红英和她的同事柳芳琼没有气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曹红英按照学校安排的送教计划,隔三岔五去毛兰芳家,与她一起看书、画画、讲故事、做康复训练,性格孤僻的毛兰芳逐渐开朗起来。
这是武陵源区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始终坚持把乡村教育纳入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乡村小规模学校实现提质改造率、标准化学校建设达标率和网络宽带覆盖率达到“三个%”;连续三轮通过省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均获得优秀单位,并被认定为“教育强区(县)”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年,武陵源区成为省教育厅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建议名单中10个县(市、区)之一。
“五帮一”“五落实”保入学
年7月,烈日当空,酷暑难耐。武陵源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海带领驻村工作队,像经常走动的亲戚一样,来到协合乡插旗峪居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李金岩家。
原来,驻村工作队在前期走访中了解到,李金岩刚读完初二的儿子李海林(化名),正闹着出去打工挣钱。“不读书,怎么会找到好工作?”“与其进工厂,不如进学校,学门技术。学费不用担心,有相应资助政策”……李海向李海林讲道理、举例子,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一番用心、用情的对话后,李海林的心结解了,决定继续读书,最终回到了永定中学读初三。
“决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失学。”李海介绍,该区为此建立“五帮一”劝返复学责任制,由一名乡(街道)干部、一名村(居)干部、一名扶贫干部、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教师结对一名辍学儿童少年,实行责任包干,将控辍保学责任压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实行月通报制度,教育督导部门全程督促劝返复学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确保建档立卡户子女%入学,一个都不能少。
除国家助学以外,该区出台了“阳光助学”等地方“补天窗”资助政策,按照每生每期幼儿元、小学元、初中元、普高0元、本科2元的标准,对建档立卡户子女从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到大学实施全过程、全覆盖资助。5年来,武陵源区资助困难学生人次,发放助学金万元,教育资助工作实现了“应助尽助、不漏一人”的目标。
对不具备进入特殊学校的条件,又无法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学生,武陵源区按行政区域分解到当地学校,要求学校安排教师按照每月2次的频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每次服务严格做到教师、学生、计划、课时、教案“五落实”,确保一个都不掉队。目前,全区12名残疾儿童少年都有专人负责对其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三个%”稳投入
小青瓦、坡屋面、浅灰墙、转角楼、外挑檐……天子山小学教学楼土家族建筑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小学校规模小,却十分精致,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长熊朝信说,天子山小学是该区最为偏远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只有82名学生就读。但区委区政府没有因此忽视,反而给予了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