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一旦个人触犯法律,就可能面临"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各种惩罚,其中最严厉的就是死刑。
在古代社会,如果一名臣子犯下了无法宽恕但又不至于死刑的重罪,他将面临被发配或流放的处罚,这在当时被视为仅次于死刑的惩罚,其中还包含许多不为人知的内情。
流放这样的词语,一直以来都给人一种“命不久矣”的感觉。
然而实际上,流放只是犯人被迫到偏远地方生活的惩罚,他们完全有可能生存下来,但由于受到思想束缚的限制,许多人在精神上难以承受这一处罚。
如果能够等到皇帝大赦,幸运的话重新回到京城生活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毕竟古代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并非同一个概念。
“宁古塔”实际上并非一座塔,这让人人都感到恐惧。
我国古代刑犯的流放地总共有四个,看完之后你可能会领悟到:“从一开始,我们就生活在了流放地!”
宁古塔不是塔,现已成为著名景点在影视剧情中,如果某人无意中得罪了皇帝,导致皇帝心情不好,那么被处以赐白绫、赐毒酒,甚至五马分尸的惩罚是司空见惯的。
如果皇帝宽大仁慈一些的话,处罚可能是抄家和流放。在清朝时期,官员流放的主要地点就是被称为“宁古塔”的地方。
年幼时观看电视剧时,许多人普遍认为一旦成为犯人,就会被送进监狱,被关在牢房里,完全失去人身自由。
然而,所有这些推测都是错误的!
宁古塔只是一个地名,即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古代称其为宁古塔只是因为满语的音译。
与直接处死相比,流放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犯人进行身心双重折磨,甚至比死亡更加煎熬。
一般来说,流放地点并非由朝廷随意决定,通常会选择那些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距离京城较远的地方。
在提及宁古塔这一地方时,不言而喻的是其严寒的气候,毕竟如今的东北地区也是以“寒冷”著称。
古代曾经有许多流放的罪犯因为没有羽绒服而冻死,一些学者还指出,当时宁古塔的最低气温可能达到零下四五十度,现在人们都有了羽绒服。
而且在明清时期,北京便是京城,即使如今从北京到黑龙江的直线距离也超过公里,更不用说古代交通不发达、道路不畅的情况了!
除此之外,在那个地方当时几乎没有人居住,食物也很难找到,因此饥饿死亡是非常普遍的,即使不是受折磨或冻死。
许多女囚犯在途中可能会遭受侵害,因此有人说“流放”几乎比“死刑”更可怕,特别是对她们来说。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被人们称为“魔鬼之地”的宁古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它成为了一座风景秀丽的古城。
也许这其中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量人在这个地方居住,可以说他们有点像是在“开荒”,最终在这块土地上获得了成功,开出了花来!
除了最著名的宁古塔,古代的人们也最害怕四季如春的海南这个地方!
四季如春海南岛,古代却是囚犯流放地谈及海南岛,无人不竖起大拇指,毕竟这里常年如春,根本不必担心会感到寒冷。
在古代的很早之前,这里的气候是如此炎热,以至于无法供人类居住!
海南这个地方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都处于不发达甚至有些落后的状态,然而在秦朝时期就已经被标注在我国的地图上了。
海南这个地方,不论是唐宋还是明清,与京城的距离都是极其遥远。尽管属于我们国家,却无人居住,成了一片荒芜之地。
尤其是当下备受人们向往的海南三亚,也就是古代的崖州,曾是许多古人避而远之的地方。
这个地方当时四面环海,是古代皇帝想象中的流放之地!也被戏称为“难民的聚集地”,经常会受到来自海边的人的攻击。
在宋朝时期,很多官员也会被流放到这里;而到了清朝时期,一些官员会被流放到宁古塔,另一些则被流放到崖州。
两处地方相距甚远,气候差异极大,一处极寒,另一处极热。
幸运的是,如今的海南已经焕然一新,甚至成为了许多人愿意永久居住的地方;而与海南有着相似命运的,还有它的好伙伴“岭南”!
著名烟瘴之地:岭南岭南如今拥有多姿多彩的景色,同时也被赋予了各种美丽的称号。然而在宋代之前,岭南被称为“烟瘴之地”。
由于那个时候,这个地方与当时的东北和海南具有相似之处,基本上不太适合人类居住,随处可见原始森林,环境非常闷热潮湿,充斥着瘴气。
在唐宋时期,这个地方被称为蛮夷之地,也是皇帝最喜欢流放官员的地方,甚至有些官员一到任就选择自杀。
即使没有选择结局,大多数人也会感染热病最终死去,这样的例子接连不断,甚至连当年的文学巨匠苏轼也曾到过这里。
流放苏轼的时候,这个地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他每天可享用丰盛的荔枝,还曾表示愿意永远居住在那里。
然而事实上,这些只是我们自欺欺人的借口罢了,因为在这里毒蛇不时地出现,稍有不慎就可能丧命!
目前,岭南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旅游,同时其经济也在飞速发展!
湖北是中国最早的流放犯人之地,除了这三个地方之外。
贵族专属之地湖北房陵,史上流放最多人数之地流放之地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被认为是湖北房陵,即今天的湖北十堰房县。
与其他地区相比,这里被用作流放地的人大多是昔日的皇室成员和贵族,可以说是贵族的专属之地。
随着朝代的更迭,这里曾经沦陷了16位皇帝和1位将军,早在上古部落时代,甚至尧的儿子也曾被流放到这片土地上。
《旧唐书·中宗纪》中有这样的描述:“那里山高路险,疾病蔓延,古时前来的人们常因患病而不幸身亡。”
即使著名的宰相吕不韦在前往此地途中自杀身亡,然而即便他已离世,他的家人也在此地全部因饥饿而死亡!
如今的房陵不仅是古代最早的放逐之地,更是有史以来被放逐者数量最多的地方,但如今的房陵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一处风景如画、资源丰富的宜居胜地!
结语与五大极刑相比,流放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相对宽容的惩罚。在某些朝代,规定如果选择被流放,就可以避免受到一些严厉的刑罚。
被流放的人,长期忍受精神上的折磨,这种折磨比起被处死要更为漫长且煎熬,反观被处死则可以一了百了,丝毫不必承受流放者那种耻辱感。值得注意的是,受流放者多数为高官显贵,很少有人能忍受这种屈辱。
在流亡途中,许多人因为精神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而选择自杀。
如今回首过去,那些被普通民众认为遥不可及的“边疆”已经转变成了知名的旅游胜地,曾经荒凉的地区也成功地变成了今日的风景如画的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