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百年薪火——近现代文人瓷画”北京保利春拍,清末江都大桥画家顾海林“浅绛彩春秋图温锅”上拍,估价RMB:,-,,成交价:RMB,。
浅绛彩春秋图温锅顾氏作品上拍较多,选一幅截图:
艺搜网页面部分截图顾海林(一年),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人。名宝珊(族谱名为宽珊),字海林。家住大桥镇南后街,为大桥顾氏后人,顾图河的裔孙。清末画家。
少无师承的天才画家
据《袖中共舒》,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1,第32页载,顾海林学画,并无师承,乃冥悟而得,此说颇为神异。又说其“笔意,颇近白易山人”。实乃师心自用,刻苦自学,募其笔法,漫浪涉猎后,终有所得。顾海林曾以其少年读书处“春江草堂”的风物景致,创作《春江草堂图》,其时较有影响,据说名人为之作跋者数十人之多。
顾海林,工于山水,花卉、果品、鸟兽。其泼墨蟠桃流传甚广,松鼠尤精妙,成为扬州画派的有影响人物。
顾宝珊 松鼠登枝图以瓷为笺,创新作浅绛
同治年间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浅绛彩瓷作品流传到了扬州,这种以瓷为笺,集中国画之画、诗、书、印、款的新艺术形式勾起了顾海林的创作欲望。
光绪初年,顾海林来到江西鄱阳,和张肇源共同开办“云林阁”瓷画室(编注:亦有资料说顾是云林阁的客串画师),开始了浅绛彩瓷的创作,这是他一生创作最高峰高产时期。其瓷面作品意境高旷,构图平实简约,有一种萧瑟荒寒之感,深得元人笔法之精髓。
半树斜阳鸟傍巢 温酒器在这件小品上,一间茅舍,一位高士,几株老树,几只倦鸟,共同组成了一幅苍拙的画面。题款为"半树斜阳鸟傍巢“,再现了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复杂心态。而这种心态表现在一个酒器上,则平添了几分愁绪,诗、画、酒杂糅在一起,令人产生无限的感慨。
顾的作品讲究诗画结合,极具文人情趣,堪为浅绛画师中的翘楚。
顾海林 浅绛彩琮瓶收藏家陈锦对顾氏上图中的这件浅绛彩琮瓶推崇备至。这件浅绛彩琮瓶上,一面是林木丰茂、琼花照眼、茅舍严然的江南春景,题为“春江花月夜”(图左);一面是高耸危峰、瑟瑟寒树,书生枯坐,若有所思,题为“山馆秋声”(图右)。两幅画一幅与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遥相呼应;一幅与宋欧阳修的《秋声赋》有心灵的契合,实现了在一件瓷器上表现两个文学名篇、画出两个时代的两种意境。陈锦盛赞顾氏“以独特的笔法和深厚的功底,在瓷面上的文人画创作,显得比程(程门)、金(金品卿)、王(王少维)更加纯粹彻底!”
花鸟画板这件作品体现了顾海林创作浅绛瓷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将扬州画派的花鸟技法引入瓷画中,师法元四家中的倪瓒(正如题识中所言之“摹元人”语),在瓷画中独树一帜,书画味极其浓厚。
附注:
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作品原创:纪树青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