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稻田有余香访青海高原水稻种植第一人孙 [复制链接]

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我是一个从小喜爱跳高运动的人,现在搞科研,也是像在跳高一样,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在后头;即使跳不过,也可为后人积累经验,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谨以此篇献给为科研事业而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题记)

《水稻研究》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青海省不仅可以种植水稻,而且还可获得高产。

多年前,有幸在朋友相聚时认识了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孙海林老师,经过多年交往便已熟识。

今年7月,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市,试种海水稻的新闻不胫而走。消息一出,让我想起青海高原种植水稻第一人——孙海林。

“让青海人吃上自己种植的大米”

年前后,不到30岁的孙海林因青海省委下派,对口支援担任尖扎县农林牧水局副局长。在下乡调研和行业交流中,他看到大规模“盐碱地改造”千万工程劳而无功,造成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倍感痛心,深深触动了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情怀。

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孙海林打算用生物治理替代工程治理,以种植高产稳产的水稻为突破口,在青海省两河流域(湟水河、*河)乃至柴达木盆地开展盐碱地和河滩荒地开发,改造低洼易涝中低产田,把水稻种植向相对冷凉的地区逐步推进,填补青海高原水稻种植空白。

翻开已经发*的年12月由孙海林主持,向原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下称省科委)上报的青海省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报书——《青海省水稻引种和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中(下称《水稻研究》),对我省低洼易涝盐渍化和河滩荒地开发、改造和利用现状等都做了详尽分析。

规划好自己开展研究和实施试验的思路和方案,也争取到了省科委和农科院领导的支持和化隆县科委的大力协助,在没有专项经费和试验设施条件极不完备的情况下,孙海林用自己的工资收入,开展了三年的水稻种植前期试验。

年年底,青海省科委组织专家论证,经过对多家申请单位的综合考评,《水稻研究》项目,花落于由孙海林主持,付忠、余青兰、阮建平等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

年,为期三年,多点种植63个水稻品种的青海省水稻引种和栽培技术试验研究项目,在化隆回族自治县科委,乐都县(现设区)、尖扎县、贵德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有关单位协作下,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河和湟水河流域全面展开了。

技术突破,攻克难关

要在青海实现全国水稻种植“零突破”,引种成功与否是关键。必须要针对青海省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解决好育苗环节水分管理、土壤酸碱调节,大田犁底层防渗、保水保肥,尤其是花粉发育等温度敏感期的水层管理是保蘖增穗的重中之重。如此等等,这些技术难题,一一摆在了孙海林团队面前。

稻田存水、保水——突破种植关键技术。

孙海林深知在青海高原种植水稻,先决条件是水田防渗和保水保肥,才能提高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而青海省两河流域土壤以沉积型砂土为主,尤其*河两岸,农田里根本存不住水,更谈不上保水。

他岂能忘记,年在化隆县甘都镇牙目村,租种了村民张达吾耕地1亩,搭建了育苗小拱棚,精心培育了初次引进的20多个水稻品种,看着一天天成长的健壮秧苗,内心感到十分欣慰。

苍天不负苦心人。一天,一场春雨过后,孙海林又走在村落田埂间,思索着稻田保水防渗技术难题。不经意间,他看到田间路上车辙碾过的坑洼里有积水,突然茅塞顿开,如同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像孩子般一边跑向村子,一边高喊:“我找到存水的办法……”随后,他马上通知化隆县科委马永成主任和村支部书记,商定好时间,在没有水田作业工具器械的条件下,采用人工手段,实施水稻田防渗改造。

水稻种植试验田劳动场面。

“说实话,我当时对这一措施的最终效果心里也没底。而且,灌水一夜后,地里只留住一汪汪水花,远远达不到我的要求,当着现场干活群众的面,我只能鼓足干劲,推进试验进程。”

经多次、多地实验,按照孙海林的办法和技术,试验田防渗保水平均在7—8天,最长能达到15天。

防渗保水这个最大的种植“拦路虎”解决后,育苗、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等一个个难关被项目组一一攻克。在贵德、循化、化隆、平安、乐都、尖扎等县(区)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支持协助下,经过连续5年不懈努力,项目组在不同地区累计种植的59亩水稻试验田中,较为全面地展开了各类型综合分析和深入浅出的各类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青海省不同热量条件地区种植的中晚熟材料6份,中熟材料6份,早熟和极早熟材料6份,中早熟糯稻1份,晚熟香稻1份。此外,年和年多点次区域试验及分析筛选出了适宜在青海省种植综合表现好的早、中、晚熟和耐盐碱抗逆早熟品种各1份。

《水稻研究》团队对筛选的引种品种一一作出评价。用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青海省不仅可以种植水稻,而且还可获得高产。

《水稻研究》项目获得突破和成功后,孙海林接受当地新闻媒体采访。

此外,孙海林在极早熟资源基因型筛选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会同西宁市推广中心的王永业老师,在热量条件较差的大通县长宁镇河滩地试种并有所收获。

当年已成为省内科研翘楚的孙海林,在《水稻研究》获得突破和成功后,他一再告诫自己和团队:“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基础数据一定要扎实再扎实,才能经得起生产实践的检验。”

在一摞发*的材料中,记者看到年至年上报青海省科委的《水稻研究》工作总结报告、《项目技术研究报告》《经济效益测算》《青海省水稻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等成果性材料,数据翔实、记录全面,并对各项研究成果展开了科学归纳统计和分析总结,并对今后研究发展方向、区域布局和存在问题等均作出了客观结论,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可行性建议和指导性思路。

时间又回到年,青海省水稻引种和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取得成功和突破的消息传遍三江大地,一度引起地方媒体的高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