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旅行与景德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多少 http://pf.39.net/bdfyy/

亚洲---—这神奇的土地。还没有动身,我的脑海里已经听到了里海汹涌的波涛,沙漠上悠悠的驼铃声。—斯文.赫定

与一百多年前每次旅行都要冒着生命危险不同,现在,旅行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安全(至少在国内如此),人类似乎没有到不了的岛屿,也没有爬不上的高山,还没有出发之前,我们就已经或多或少对那个地方有所了解,通过照片或文字,与古人相比,兴许少了点新鲜与探险的猎奇,但旅行的过程和心情仍然百分之百的都是专属的,收获自然也是“私房”的,无可替代。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健康=60%生活方式+15%家庭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生活方式主要包括物质消费方式、精神生活方式和闲暇生活方式,而旅行是忙碌而单调的重复生活圈之外最好的生活方式之一,也是放松心情和获得感知的最有效的方式。

人类进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旅行,没有孔子们的周游列国,就难有百家齐放的璀璨中华文明;没有马可波罗们的旅行,就不会有发现新大陆的动力和因此带来的现代文明;没有斯文.赫定们的旅行,就不会有现代的我们所知的对人类历史的完整体系。李白不旅行,岂有《望庐山瀑布》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样美妙诗篇?苏轼不旅行,那有《赤壁怀古》这样的旷世名作?余秋雨每一篇动人的散文,皆是旅行所感所得。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旅行著书立说,彪炳青史,只是以此立个标杆,说明旅行不但是一种可以放松的方式,更是获得感悟和知识的有效途径。况且,三五些许知己,在风景美妙之处谈笑风生,又在深厚文化之地感悟人生,此间之乐,何处可求?

可旅行也是一种技术活,很多人误将旅游当作旅行:催命式的到此一游,打卡式的网红拍照,模仿式的现场溜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用词最多的也是:哇,这个地方好美哦;妈耶,那个地方很哇塞。对于有些人来讲,活在当下嘛,也不能说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和些许的收获。不过,了解相对贫乏和体验陷于粗略仍是其最大的不足。

怎样旅行才能最大限度做到既愉快,又有较多收获呢,考察那些成功旅行者们的做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一个很好“导者”,导者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不仅可以告诉旅行者目的地所含有的地理、历史、人文信息,而且也是旅行者对目的地的想象与所见之景进行链接的桥梁。“导者”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是产生新的物质(感悟和知识)的必要条件之一。回顾那些伟大旅行家的诗词散文,都可见其在文章中的蛛丝马迹,就连只客观描述地理环境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篇章中也经常提到“导者”、“道人”、“清隐徒”等等人物。比如他在《游雁荡山日记》中就写道“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可见,大名鼎鼎的徐霞客,有时为了自己旅行的目标,也会做“坏事”,因为他知道,没有这些人,别说他要留下雄文,就连简单的“出去走走”恐怕都有困难。

我自己也有一些亲身经历,比如,前段时间陪一个外地来的朋友去了趟景德镇东北方向约五十公里的瑶里。朋友走南闯北,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旅行,甚至带领过团队旅行,她建议找个当地的老乡带着我们,说会很有意思,然后我们果然找个姓*的当地老乡,我们叫他*师傅(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向我要他的联系方式),*师傅近五十,当地人,对瑶里的风土、人情等非常熟悉,健谈却淳朴,他知道普通导游所不知或者不方便说的一些见闻逸事,而且交流起来也较为轻松,确实有趣得紧。容易想见,有他没他,体验感和所得会有明显的差别。具体的情况不在此章展开,如有机会,以后再单独记述此次经历。

作为“导者”,要求其实不低,不仅要求对当地景点有所了解,相关人文、历史的素养亦需足具,绝不是目前旅游市场上饱受诟病的“导游”们所能达到的水平和境界。上面提到的*师傅,稍有遗憾之处也在于此,比如当我们到梅林张氏宗祠时,如此历史悠久(建于唐末)、规模宏大的建筑,他能道出这个祠堂建于元末(也对,因元末毁于大火,后又重建),除了这两根柱子(手指)换过之外,其他的都是原来的;采用三堂两天井格式;大门口的那对明代石敢当目前只有两对,北京故宫一对,再就是这一对;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下,需要进祠堂工作时不能走正门,只能走侧门,请看,目前侧门已经封闭,等等。当问及建筑结构的原理、文化因素以及张氏史今人物的一些情况时,就有点语焉不详了,稍有欠缺。

如果说旅行作为现今流行的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的话,那么,“去那儿玩”却不是那么容易“达成共识”的,可供游玩的那么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对于时间少或者目的地质量要求高的人们,却须颇费一番思量。

“穷山恶水出刁民”听来让人沮丧,却并非没有道理,只要稍加细想便可知晓。还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好。中国历史上,大趋势是文化与经济的不断南移。我上一篇文章中说过,寒门士子从小在乡村长大,年老辞归之后又“落叶归根”,又加强当地的礼仪与文化,所以,江南的历史名镇,除了风景秀丽,更是文风鼎盛。比如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不但风光旖旎,而且出过熊稀龄、*永玉和沈从文等*治家或大师,只是可惜,现在的商业气息太浓了一点,实在有点喧嚣而浮躁了。

风景这边独好,古语有云,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滕王阁序》笔下的洪州(今南昌)不但“襟江带湖,控荆引瓯,层峦耸翠,上出重宵”;而且“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其实是与隔湖(鄱阳湖)相望的浮梁(今景德镇)共而享之的,如果加上陶瓷文化胜地,某种程度上讲,相比之下,有过之而无不及。

景德镇位于江西东北部,城区四周山峦叠嶂,河川纵横,地处三山(*山、庐山、三清山)两湖(鄱阳湖、千岛湖)的中心,属于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全国甲类开放旅游城市。因其地势“形胜”,不但诞生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也引来了更多才子佳人的旅行、驻足。

就是那个说“江南好”的白居易,就侨居在浮梁(即今景德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还写过“商人重利轻离别,前夜浮梁买茶去”等相关名诗,他在浮梁居住其间,除了平日读书之外,就爱到附近风景优美之地云游,或到茶肆喝茶与茶客聊天。翠秀的风景和纯朴的民风给了诗人以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离开浮梁后进京应试便一举得中。

宋元丰七年,苏轼携老友*庭坚来景德镇看望好朋友高僧佛印,这个佛印,就是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他是宋代的云门宗僧,因道行高深,还曾为神宗皇帝讲过佛法。三人白天赏河(昌江)登山,晚上就在莲花塘“闻荷香,听蛙声,品清茶,饮美酒,论文评画”,留下“荷塘夜饮”的佳话,而他们所在的莲塘,就是47年前的名臣,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任饶州刺史时来景德镇考察并主持修建的,有意思的是,此时苏轼本人也刚好47岁。更有意思的是,当时苏*二人还曾拜见过苏轼另一好友程德林,程德林也是景德镇人,与苏轼同是宋嘉佑二年的进士,后来官至御史,可见当时景德镇生才与聚才之盛。

景德镇是在宋真宗时因瓷质优良由昌南改为真宗年号景德的,其实早在唐朝景德之瓷就已经非常有名。有一年,唐代名相颜真卿携几名同朝名士如陆士修(太子宾客)、张荐、崔万等到景德镇云游,落塌于云门教院,“照例”,又是白天巡游,晚上茶叙,其中就陆士修看着手中景德镇特产瓷器作诗:“素瓷传静夜,芳气满庭轩”,一时广为流传。

后来,来往于景德镇的历代名人更是数不胜数,除了上述提到的白居易、苏轼、*庭坚、佛印等,还有王安石(咏诗听讼轩)、王仲舒(景德镇人,官至太子中)、金君卿(景德镇人度支郎中)、朱貔孙(景德镇人、监察御史)、岳飞、李椿年(景德镇人,官至户部侍郎)、蒋祈等等。及到元明时期,由于“御土窑”“御器厂”的设立,景德镇的地位和名声越来越大,但凡文人、商旅、匠人、督陶官等不仅云游于景德,更是经常驻足,因名单太长,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仅仅说的是“大伽”级的人物,还有地位、名声次于他们的人物,更是“车载不可斗量”,只要到一些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村落比如瑶里去瞧瞧便可知晓。

建国后,景德镇的制瓷地位得到稳固,尤其最近几十年,每一任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和其他国家领导人都会先、后来景考察,众多的文化名人、艺术家、网红、旅行家等等,或为体验、或为创作、或为休闲,也都将此地设为必选之项。

景德镇不但风景“形胜”,而且陶瓷“艺胜”,更有传统文化的“文胜”,不但有御窑厂遗址、古窑博物馆、陶瓷博物馆、三宝、浮梁古县衙、瑶里等风景文胜之地,也有古记、八度、世外陶源等饕餮盛宴之所,还有陶舍、利人堂、芷觉山房等精美典雅之宿,更有因瓷而生的奇闻异事、堂街里弄、厂观楼台、地方风俗等等,每一处都有它的迷人和独到之处。

人生喜奇迹、落拓天地间;纵目视天下,旅行境界宽;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返。大概就是旅行的应有目的和最高境界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