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县扶贫办在臧湾乡人民*府会议室召开脱贫攻坚扶贫产业收益分配现场培训会,通过交流学习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的扶贫产业收益分配模式,积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扶贫长效机制和推动精神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
副县长王筱松出席培训会并讲话,培训会还邀请了市扶贫办主任罗莉到会指导。各乡(镇)扶贫办分管领导、扶贫办主任、信息员、县扶贫办有关人员参加培训。
王筱松指出,精神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是全力筑牢精神文明战线的一项重大*治任务。目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值得肯定。但部分贫困户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因此,必须运用创新思维将精神扶贫和扶贫产业利益链接模式更好的结合,促进志智双扶,让产业真正成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长久项目和稳定来源;在产业分配上,要坚持因户制宜、动态调整、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开展分配工作;要大力宣传脱贫致富、树立“勤劳致富光荣”的社会导向,引导他们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助力产业做大做强。
就如何做好扶贫工作,罗莉强调,一要注重典型示范,树立脱贫信心;二要坚持真抓实干,落实脱贫举措;三要激发内生动力,开展感恩教育。以一鼓作气的干劲,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会上,相关人员还就施家村光伏扶贫分配模式和臧湾乡扶贫产业发展及利益分配工作作交流发言。
会前,参会人员还观摩了臧湾乡脱贫攻坚扶贫产业收益分配成果展示,通过实例进行交流学习。
施家村位于臧湾乡北部,距乡*府所在地7公里,年争取扶贫专项资金65万元,成立了浮梁县臧湾乡施利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由于施家村山林环绕,全天日照相对较弱,为更好的发挥光伏产业效益,乡村两级共同研究,利用乡*府、乡文化站、乡*府食堂大楼闲置楼顶建成KW光伏扶贫电站,年建设完工且并网发电,收益4.17万元。
光伏产业作为长期、可持续收入的扶贫产业,为更好的发挥光伏产业带动效果,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村两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围绕扶贫同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结合,制定出目前的分配方案,从而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良好氛围。
光伏产业收益分配分为三个部分,收益的40%用于村集体收入,40%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补贴,20%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志智提升奖励奖补。
村集体收入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扶持产业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主体”的产业发展要求,选择适合村集体经济发展或扩大村集体经济的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主要用于村内道路维修、环境卫生整治、饮水工程维护、渠道维护、改善办学条件,医疗设施、文化活动场所、体育健身器材配备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补贴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生活困难补助。针对本村特困贫困户、无劳动力贫困户进行生活补助,兜底保障,补助标准为每户每年发放元。二是岗位补助补贴。对公益性岗位就业的贫困户人员按照每人每年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扶贫专岗的贫困户人员按照每人每年元标准进行考勤补贴。三是就业、就学补助。对通过外出务工或学习教育,增加收入或提升技能水平的贫困户进行路费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元。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志智提升奖励奖补用于五个方面,一是户居评比奖励。通过户居环境的评比,积极引导贫困户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鼓励贫困户树立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每季度评比一次,全年奖励金额为1元。二是产业发展奖补。对于自身发展种养产业的贫困户,对照农业部门产业直补制定补贴标准,鼓励贫困户发展自身种养产业,全年奖补金额为2元左右。三是自主脱贫奖励。对贫困户家庭收入同比增长、自主收入增长排名前列的贫困户进行奖励。奖励增长排名前列的3-5户贫困户,全年奖励金额为1元。四是精神脱贫奖补。每年开展一次“听*话、跟*走、知*恩”主题评比活动,对自强自立、积极上进、主动脱贫的贫困户进行奖励。奖励3-5户贫困户,全年奖励金额为1元,五是特殊情况补助。每年对评选出的孝老敬老、讲爱心比奉献、见义勇为、文明道德模范等模范先进贫困户,及当年考上重点高中、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等优秀贫困户学生予以奖励。全年补助金额为0元。
施家村在做好精神扶贫正面激励机制的同时,对贫困户也制定了相应的反向约束机制。对违反国家有关*策法规(含扶贫*策)情况的,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存在“等、靠、要”思想的,不赡养老人,损害群众和公共利益、参与“*、*、*”、涉黑活动、参加邪教等非法组织等不良风气、违法行为的取消其分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