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牡丹江黑土地上种出农民的金饭碗 [复制链接]

1#

东北网8月17日讯当下,我市以塑造“关药名城、康养福地”为目标,致力于打造“3宝6味12香”为代表的原生道地中药材品种品牌,全力推进我市中医药全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6月,在林口县三道通镇长胜村的种植基地里,平贝长势良好,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长胜村发展中药材平贝种植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村里每家每户庭院内都会种植,发展平贝种植具有用工少、种植技术低、市场回收价值高等特点,是稳定、长效、持久的增收产业,种植平贝已成为当地一项富民产业。

与平贝相比,林口出产的黄芪更是享誉全国。还有海林刺五加、穆棱人参、宁安苍术……这些都是牡丹江出产的驰名中外的中药材。牡丹江是全国沿边开放大市和我省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自然地域、人文基础、产业技术等独特优势。近年来,我市加快了产业布局,致力于打造原生道地中药材品种品牌,充分发挥产业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中药材种植发展,让中药材成为农民的增收新亮点。

全市中药材种植已达30万亩

牡丹江位于北纬45°的“黄金生物带”上,气候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地形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特征,是全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非常适合关药的生长。

那么,什么是关药呢?“关药是指山海关以北或指‘关外’东三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五味子、刺五加等。”日前,市中医药产业办一产专班负责人王剑辉告诉记者,牡丹江地区中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市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大规模发展中药材人工种植,到七八十年代已经在全国中药界享有盛名。年前,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3万亩;发展至今,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持续扩大,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达到30万亩。其中,种植千亩以上品种21个、五千亩以上品种11个、万亩以上品种6个。

从年春季开始,我市紧跟“做大做强龙江中医药产业”脚步,立足发展、从顶层设计,决定在全域内大规模发展中医药产业,并制定了《牡丹江市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医药产业强市和全国重要道地关药产区。

近年来,我省把中药产业上升为调结构、增收入、壮经济的重要千亿级产业,确定了重点发展中药材品种“龙九味”,让以刺五加、五味子、人参、西洋参、关防风、赤芍、火麻仁、板蓝根、鹿茸等为重点的中药品牌叫响全国。而牡丹江作为人参、刺五加、五味子等道地药材主产区,产业发展较早,技术相对成熟,区域优势规模已经形成。其中,人参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余亩,产值达2亿元。野生刺五加储量达2万吨。刺五加种子种苗基地发展到千亩以上,人工种植面积发展到1.8万亩,林下仿野生种植5万亩。野生五味子储量达吨,人工种植面积发展到亩。

突出优势打造“”格局

“从我市资源禀赋看,我市中药材产业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其中,辖区名贵珍稀药材近10种、大宗药材近种,道地药材总蕴藏量近31万吨。”王剑辉说,为了扩大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我市围绕牡丹江河谷地带和长白山的“张广才岭”“老爷岭”“锅盔山”“太平岭”等优势产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药农—标准化”五位一体、多种组合方式,着力打造8个境内商品药材种植基地、3个千亩种源种苗基地、4个中医药小镇、1个境外商品药材种植基地的“”中草药种植格局。

即“五林镇—柴河镇—铁岭镇”“温春镇—宁安镇—江南乡”“卧龙乡—马河乡—镜泊镇”“横道镇—山市镇—长汀镇”“兴源镇—穆棱镇”“共和乡”“三道通镇—莲花镇—刁翎镇—建堂镇”和“绥阳镇—阜宁镇—老黑山镇—大肚川镇”等8个境内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海林市山市镇国家东北森林区道地药材资源生态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基地、林口县莲花镇省黄芪种苗规范化繁育基地、宁安市宁安镇省苍术规范化种植试验基地等3个千亩良种繁育基地;林口市莲花镇、海林市山市镇、穆棱市兴源镇中医药特色小镇和东宁市绥阳镇中药材种植小镇等4个小镇;1个乌苏里斯克境外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

记者了解到,我市通过签订定销合同、订单收购等方式,逐步形成“企业+基地+合作社”“企业+农户+基地”等生产运营模式,药材订单种植总面积达到2万亩。

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带来可观收入

人参是关药的代表,提起人参就不得不提穆棱。穆棱市是牡丹江市下辖县级市,那里资源丰富,中药材有人参、黄芪、刺五加、桔梗等数百种。连年的发展,让穆棱市成为全国人参主产区之一。

夏季的每一天,对于穆棱市福禄乡巨丰村的李茂财来说都是忙碌又充实的。李茂财是当地有名的种参大户,虽然聘请了管理人员管理人参种植基地,但他还是放心不下地里的那些“宝贝”。每天亲手侍弄人参,看看长势,李茂财心里才踏实。

福禄乡本地海拔高、温差大,特别适宜人参生长,但夏季却是种参人最不敢掉以轻心的时候,因为管理稍有不慎,人参极易受到病害,从而影响一年的收成。连日来,李茂财每天早上4点出门来到山上,查看基地里人参的生长情况,为人参除草、打营养剂、喷杀菌剂……在他的眼里,人参除了是生长娇贵、药用价值高的药材外,也是带动自家和周围村民发家致富的经济作物。

“我家现在主要种植人参、西洋参等品种,种植面积多亩,每年平均纯收入在万元左右。”李茂财告诉记者,人参是东北道地药材的代表,其对土地肥力要求很高,为了“助力”人参更健康地成长,保障药材品质,自家还是会定期施用有机肥,再加之田间管理严格,产出的人参符合国家药检标准且品质优,所以产品根本不愁卖,产出的人参主要销往吉林省,有订单式销售也有慕名而来的客户。

去年,人参产业受疫情冲击和整体产量过大的双重影响,人参价格有所下降。即使面临这种情况,李茂财也没有萌生退缩的想法,而是另辟蹊径,寻求出路。“既然市场整体产量过大,那我就在‘时间差’和品质上下功夫。”今年,在我省专项资金帮扶下,李茂财家建设了一座立方米的储藏冷库,等到人参秋收后,就可以将生长五六年的鲜人参冷藏,待市场价格高时再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

其实,人参种植不仅是李茂财的事业和情怀,更是周围村民的一种“来钱道儿”。“夏天人参生长期和秋天起人参的时候是最忙的,我家最多雇佣过60多名工人帮忙,他们基本都是本村和邻村的村民。”李茂财计算了一下,仅一个夏天,每名来打工的村民平均可收入2万元左右,而这只是大家挣的“外快”,可以说人参就是大家致富的秘诀之一。

纵观国内市场,我省因地理位置优越、人参种植面积大、产品品质高、无污染等优势,目前黑龙江出产的人参已经占据全国市场的70%至80%左右。根据市中医药产业办的统计,我市种植道地药材农户的每年平均收入比种植大田作物农户的年收入要高出50%至%,甚至更多。

扬长避短扩大品牌影响力

根据总体规划,我市要叫响以“熊胆、鹿茸、林蛙油”“人参、刺五加、北五味、黄芪、白鲜皮、北苍术”“桔梗、龙胆、月见草、火麻仁、平贝、防风、蒲公英、赤芍、玉竹、苏子、沙棘、蜂蜜”等“3宝6味12香”为代表的原生道地中药材品种品牌,逐渐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品牌、特色产品,成为全省中医药产业强市和全国重要道地关药产区。

期间,在省重点支持的林口黄芪、海林刺五加、穆棱西洋参、宁安苍术的基础上,我市各地再结合当地中药材发展潜力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发展品种,形成海林市平贝、五味子,林口县苍术、板蓝根,穆棱市人参,宁安市白鲜皮、西洋参,东宁市紫苏、返魂草等一批优势产业集中区。

“通过三年来的发展,我市‘关药名城’的品牌已经传播得更远;市场上,我市出产的中药材也更受客商的欢迎,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产品质量高、药用价值大。”采访中王剑辉说,为从源头保障中药材的品质,我市加快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规范单品种中药材种源培育、种植栽培技术标准等。

其中,我市积极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社等主体,根据需要制定适合牡丹江市的中药材种植、加工标准。在种植技术上,人参种植解决了冬季抗冻性等难题;刺五加解决了全光下种植难题;五味子解决了合理种植面积问题。在年初,我市颁布出台了北苍术、防风、赤芍、黄芪、平贝母、野山参6种栽培技术规程,指导中药材规范化生产。

同时,各地加快打造原产地品牌,穆棱市成功获得沙棘和红豆杉2个地理标识;林口县政府出台了申报“两品一标”支持政策,成功申报一个有机绿色标识补贴1万元、一个农产品地理标识补贴3万元。今年,林口白鲜皮、黄芪中药材地理标识已经获批,海林刺五加、穆棱人参地理标识也正在申请中。

“到年底,我市还将出台10个中药材栽培技术规程;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新增5万亩。”记者从市中医药产业办了解到,我市将深挖本地自然优势,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降低种植风险,优先种植市场需求大价格稳、投资小见效快、成本低效益高的中药材品种,并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思路,将生长期较长的苍术、赤芍与生长周期短的丹参、防风、紫苏、桔梗等搭配种植,大力推广林药套种等山林经济模式,尽可能减轻药农负担、推动药农致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