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宁古塔黄泉路为什么让人这么闻风丧胆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哈喽大家好,我是贰澹说历史,今天我们来说一个特殊的地区。它的名字叫——宁古塔。

我们有的时候在宫廷剧里,经常会看到皇上龙颜一怒,便将犯错误的人进行流放,以此来惩罚他们。有的人会赶回家乡,有的会被发配边疆。在清朝,犯人们最怕的就是听到皇帝要将他们流放到宁古塔。被流放到宁古塔的人一般都会心灰意冷,他们宁愿恳请皇帝赐予其他刑罚,或者赏他们一死,也不要被流放到宁古塔。

那么宁古塔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能让人如此的闻风丧胆?

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治所和驻地,是清*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事、*治和经济中心。为清代吉林三边之首(宁古塔、三姓、珲春)。

后来其辖域缩小,有旧城遗址。宁古塔一词满语本意为六,亦为满族传统姓氏之一。塔”在满语中是“个”的意思。据说努尔哈赤的六个儿子在这里居住过,因此这个小村庄就以“宁古塔”命名。

自清顺治十年()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至今已余年。因时值明清易代之际,大批受到朝廷刑罚的官员将领被发配到宁古塔,特别是顺治至乾隆年间,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东北,让宁古塔成为当年有名的流放地之一。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了清代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健全了罪犯流配制度,设置了多处罪犯流放点。顺治初年,已制定了大清律,对罪犯的流放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是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流放人员的生活等。

乾隆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然后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但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永远不得入关,除非皇上特批。

根据《中国通史》和《清史稿》等史书记载,发遣到宁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姓和旗人外,还有朝廷大臣。顺治十二年(年)吏科副给事官彭长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因上疏称颂睿亲王多尔衮,并要求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并恢复爵号。皇上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密议,密议结果,判处二人死刑。但皇上念其二人曾有功于朝廷,便下召免死,流放到宁古塔。清代东北地区的流放地很多,最初,犯人被遣戍沈阳、尚阳堡,后来到吉林乌拉、宁古塔,最后又到黑龙江瑷珲、齐齐哈尔等地。

其中,最著名的流放地是宁古塔,也就是今天黑龙江省的海林和宁安市。仅在清初的顺治年间,因科场案、浙东通海案以及文字狱等就有数千人被流放到东北地区的宁古塔。宁古塔常年冰封。

王家祯《研堂见闻杂录》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吴兆骞在给其母的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方拱干曾说:“人说*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泉也不怕了!”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他们当中有抗清名将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文人金圣叹家属;著名诗人吴兆骞;思想家吕留良家属等等。

他们的到来,传播了中原文化,使南北两方人民的文化交流得以沟通。流民的涌入改变了当地以渔猎为主的原始生活方式,教他们种植稷、麦、粟、烟叶,采集人参和蜂蜜,使农业耕作得到发展。当流人来到宁古塔时,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也带来了先进的经营方式——“倡满人耕而贾”。

在这方面卓有建树的当属杨越。这位被描述为大个头、大脸盘、大眼睛、大胡子、大嗓门儿的人,任侠慷慨。他走街串户,与人们交谈,提出见解,向满人讲述耕作技术,教人们经商。

刚到宁古塔时没米下锅,他就在街头摆上地摊,拿自己的物品与当地人换粮食。杨越的妻子烹饪技术出色,夫妻二人开了一座糕饼铺,还制作绍兴风味小吃,每天食客盈门。当有人求艺的时候,杨越与吴兆骞是邻居,两人交往密切,“谈心夜夜入三更”,和其他流人也是“雪窖联吟,冰天共酌”。当有人求艺的时候,他毫无保留。他把从家乡带来的布帛、丝絮拿来与人交换,教当地人把人参、貂皮拿到市场上交易。因宁古塔盛产人参、貂皮,从北京、盛京(今沈阳)等地来的商人多了起来,商业贸易活动繁荣起来,建立起了跨区域的贸易体系,并与图们江对岸的朝鲜建立了贸易关系。

在谪戍宁古塔的二十多年中,吴兆骞看到这里物产富庶,有许多特产,多年之后,他都不能忘怀,如人参,饮人参水可以强体。各种动植物都常常出现在吴兆骞的笔下。

在《宁古塔纪略》中有这样一段,吴兆骞南归之后,病重之时,仍想用他在宁古塔所居的寒舍外采的蘑菇来熬汤喝。

就这样,宁古塔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劳作,努力发展和艰苦奋斗。终于不再是一个闻声色变的苦寒之地了,慢慢的,也有了一些山山水水和风土民情。

今天的贰澹说历史就讲到了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