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披甲人是什么人为什么生活在宁古塔也是被朝 [复制链接]

1#

首次听到“披甲人”还是在清宫剧中,往往出现在对朝廷大员的惩处中,随着皇帝的一句“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曾经风光无限的官员就踏上这条大都有去无回的旅途。那么披甲人究竟是什么人呢?一起来看看!

披甲人的地位

据百度百科介绍,披甲人,多指受降后披甲上阵为统领部族征战讨伐的人,地位低于一般*人,高于奴隶。在清朝,披甲人就是帮助清王朝镇守边疆的人,所以,披甲人世代居住边疆(主要是在宁古塔),清王朝经常将一些犯人或其家属发配给这些人,以稳定*心。再后来,降人减少了,披甲人的意思引申为*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披甲人其实就是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中的*人。

清朝实行八旗制度,清廷“以旗统*,以旗统民”,旗人统治下的百姓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即奴隶,大多是汉人和朝鲜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关于宁古塔

“宁古塔”为满语的音译词,“宁古”的本意为“六”,“塔”的本意为“个”,“宁古塔”就是“六个”的意思,相传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祖父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曾居此地,故称该地为宁古塔贝勒,简称宁古塔。

宁古塔,今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为苦寒之地,大部分地区常年冰封,五谷不长,是清廷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也是清初东北各族向朝廷进贡礼品的转收点,因此在清朝初期,宁古塔与盛京(今沈阳)齐名。

宁古塔和披甲人的历史变迁

康熙十五年(年),宁古塔将*也就是披甲人移治吉林乌拉(今吉林市),原吉林副都统移驻宁古塔,致使宁古塔的战略地位逐渐消失。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流放到宁古塔的有抗清名将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文人金圣叹家属、著名诗人吴兆骞等。

宁古塔的环境最适合披甲人和犯人,披甲人是身强力壮的*人出身,战斗力和生存能力都很强,战乱年代上阵杀敌,到了和平年代开垦荒地和狩猎;犯人则需要在艰苦的地方劳动改造。于是,就在宁古塔这个苦寒之地,朝廷让披甲人主导带着犯人们开发满清的发源地,让“宁古塔”日趋繁盛,重现清太祖时期的辉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