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阳海林探秘数学课堂文化一 [复制链接]

1#

导语

■数学课堂文化是近年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数学课堂文化就是师生共同遵循和共享的有关数学思想、教学观念和行为模式的一套教学系统,与社会、文化和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数学课堂文化可以看作是一种数学的微文化,数学文化对于数学课堂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作用力。[1]

越是有益的文化氛围,越是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建构,而当这种文化氛围上升到社会层面(即教学共同体)时,就构成了适宜的数学课堂文化。数学课堂文化构成了以人为本的素养教育的一个平台,数学素养的的培育,需要在数学课堂文化的长期实践予以落实。[2]

建构良好的数学课堂文化,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呢?

本期文章记录了阳海林老师(下文简称阳)品课分享的内容。此次活动是“广东省陈晓燕名教师工作室第二次网络研修活动‘读文﹒品课’系列活动中品课分享的第1期——聚焦“课堂文化和课堂对话”中,以王圣昌老师执教的《列方程解决问题》为例,从“课堂文化”的维度进行的品课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王圣昌老师(下文简称王)和陈晓燕老师(下文简称陈)也加入了讨论,进行了补充和说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课堂文化。

整理|殷美琴

编辑|龙猛

01

什么是“好的教学”?

阳:我将从数学课堂文化的维度品王圣昌老师的《用方程解决问题》一课,基于平等的尊重,理解真实的想法。关于数学课堂文化的内涵,“尊重”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此外,在我和王老师的交流中,他认为尊重的前提是“平等”,即课堂中的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去谈尊重,谈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了这个前提,才能通过对话去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促进数学的学习。

从刚才的课例和于芳老师的分析中,我们会看到王圣昌老师的课具有和我们不一样的教学策略与行为,其实缘于所追求的课堂文化不一样。我们应该用一种怎样的视角来看待王老师的课堂?理解其课堂文化?

日本佐藤学教授关于“好的教学”的批判,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很多教师还在追求“好的教学”,他们将“好学生”的“好的发言”串联起来。但其实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让所有学生拥有学习权利,尽可能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质量。真正优秀的教师往往将边缘化的学生作为课堂沟通的中心来对待,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尊严有深切的体验和共鸣,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存有热切的期望。如果我们能认同佐藤学教授的观点,就能更好地理解王老师营造的数学课堂文化。

数学课堂文化是师生对话的基础。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自由开放地表达数学想法,教师有效倾听和回应学生的数学想法,师生双方在话语共同体中增进数学理解和创生数学意义,让每位学生学会用数学话语进行“数学地思维”。而学生在“自由开放”地表达数学想法之前,需要营造合适的数学课堂文化、建立相应的对话规则。

那么,建立怎样的课堂文化、氛围与规则,才有利于形成平等、自由、开放的对话关系呢?接下来,我将结合王老师的课来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此次品课的维度首先围绕数学课堂文化的四种类型:批评漠视型、尊重赏识型、权威控制型和民主协商型。相关的指标包括: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差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