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詹小注:
近些日子,大家都在关心着陈行甲。
为这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上半场”
而感慨、而激动,甚至,情不自禁流下热泪!
人们同样关心的一件事是,
陈行甲的“下半场”如何?
他的公益事业干得怎么样了?
原本,老詹准备撰文介绍陈行甲“下半场”的,
但是,当我再一次打开《人生笔记》,
仔细阅读“第七记:你好,我的下半场”时,
我改变了主意,
我决定,还是一字不改,原文转载吧,
因为,对于自己从事公益事业这一“下半场”,
陈行甲的描述更为详实、更为周全,也更加准确。
感兴趣的朋友,将第七记仔细读完,就全明白了!
为了帮助读者方便阅读,
老詹对于一些重点文字,加重为黑体,
并在文章每一节前面,
用蓝色字体,加了一行说明。
比如,第一节,认清公益目标,发起联爱工程
讲的是陈行甲公益事业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发起联爱工程?
联爱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又如,第二节,认识中兴老总,获得资金支持
讲的是陈行甲怎样认识了中兴老总侯为贵,
怎样从中兴获得必要资金支持,
从而推动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
第三节,拓宽孩子眼界,开展博雅教育
第四节,发起公益项目,帮助困惑孩子
第五节,奋力抗击疫情,全情投入其中
第六节,关爱抗疫烈士,推出“传薪计划”
第七节,坚持我的选择,一直走到天涯
看看每一节的黑体字,读者便可明白,
陈行甲做了些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
其一,陈行甲首先发起和推出了联爱工程,
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搜集若干一线数据,
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建议完善药物*策,
最终,将两种抗癌药物先后纳入医保,
单此一项,便可为癌症患者节约.5亿元医疗费用!
这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情!
其二,为了关爱在抗击疫情中牺牲烈士的后代,
陈行甲创办的恒晖公益基金会牵头发起了“传薪计划”。
为抗疫前线壮烈牺牲英雄的数百名未成年子女,
提供长期关怀教育服务。包括:
——为每个孩子提供每年元左右的教育经费支持直至大学毕业。
——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份每年赔付额达万元意外和疾病住院保险。
——为每个上了大学的孩子提供暑期公益组织实习。
……
陈行甲从“上半场”转战“下半场”后,
依然激情如火地每天辛苦奔忙!
依然保持一颗纯真似婴的童心!
依然干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认真读完《人生笔记》第七记,
你一定会得出以上结论。
就在老詹公号准备介绍陈行甲公益事业时,
著名媒体人艾诚推出《艾问人物,公益特辑》,
用30分钟时间,详细介绍陈行甲其人,
以及他转战深圳从事公益事业的详情。
视频拍得精彩,
值得认真一看。
第七记你好,我的下半场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英名消逝于风雪。
为大众谋福利者,不可使其后辈困顿于荆棘。
英雄为我们,我们为英雄。传薪计划,用传薪者的信仰守住抱薪者留给世界的温暖。我们的承诺刚刚开始。
1认清公益目标,发起联爱工程决定投身公益后,我就在细细地思考和谋划我该做什么样的公益。多年农村基层工作让我切身感受到在一个转型的时代,一些底层的人民群众承受着与他们的付出不对称的冲击。一度贫富差距拉大是不争的现实,广袤的乡村里,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在无奈地承受着贫困、病痛和孤独。对乡村社会发展中的这些难点、痛点,*和*府尽了极大的努力,情况在不断改善,但是要根本上解决问题也非常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公益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渠道。过去我们讲到公益慈善,就想到富人对穷人的救济,乐善好施的富人被人们尊称为善人,他们开粥铺、办学堂,接济穷人。传统的公益机构就是讲好穷人的故事,向社会展示穷人的苦难,从而博取富人的同情,为穷人捐生活费、学费、医疗费等。这种公益也很好,但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因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靠这样一个一个晒穷晒惨博同情的方式筹钱去帮是帮不过来的。蔡康永曾在《奇葩说》里讲到他捐钱之后的无力感,他说“因为我知道这个我给过钱的乞丐明天早上还会来这里”。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希望尝试着去做授人以渔的公益。那么社会最需要公益人去探索的“渔”是什么呢?
近些年,精准扶贫是我国重要的国策。以习近平总书记年在湖南省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这个号召为节点来统计,01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是万人,经过全社会的努力,这个数字到年变为万,00年底按照*的十九大报告的部署整体上完成了告别贫困的任务。那么我们国家近些年那么多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是什么呢?根据国家卫健委(当时的卫计委)和扶贫办年6月发布的数据,中国贫困人口整体上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病致贫,这个比例高达4%。在巴东县,根据精准识别贫困户过程中一家一户数出来的数据,这个比例是48.7%。对老百姓来说,大病的灾难性花费,已经是一个广泛而沉重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消除因病致贫这个罪魁祸首,尽管00年底让数千万人都脱了贫,那么之后也还是会有人源源不断地因病返贫。仅以癌症为例,我国癌症的平均发病率约为78/00(中国癌症协会统计数据)。按平均比率来算,近几年多万脱贫人口中,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将会达到近30万人。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越是贫困的人口,由于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小病变成大病的概率越高,患癌症的比率会更高,事实上每年脱贫人口中新增的癌症患者不止这个数。如果找不到因病致贫的规律性解决办法,对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不跟上,这些人注定会返贫。
我在深圳创立了恒晖公益基金会,最重要的初衷就是做公益社会实验来帮助寻找因病致贫社会难题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我反复思索后认定的“渔”了。在这条探索的路上,我遇到了三位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在北大读书期间不幸罹患白血病、康复后创立了志在帮助白血病患者的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的刘正琛,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医疗保障改革重要的智库专家陈秋霖,著名的癌症科学家和科普作家、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李治中,我们共同发起了公益项目“联爱工程”,愿景就是“联合爱,推动因病致贫从现代中国消失”。我们四个人中两人毕业于北大,两人毕业于清华,而且后来推算我们四个人曾经1世纪初同时在清华园和燕园待过,或许当年校园中匆匆擦身而过的白衣少年就是彼此,只是当时我们都不知道。联爱工程愿景中“联合”两个字,就是取于我们四个人共同的母校—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名,我们希望秉承母校“刚毅坚卓”的校训,为国家做一些事情。通过广泛的调研,我们看到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还有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虽然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医疗保障已经实现了广覆盖,但是整体上还是处于保基本的水平;欠发达地区对于重大疾病的治疗能力薄弱,使这些地区的大病患者被迫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求医,额外加重致贫负担;对于过度医疗等痼疾,缺少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缺少科学透明的方法评估新药,导致很多新药纳入医保目录不及时。
除了*策性医保,商业保险能多大程度上解决因病致贫问题呢?目前医学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需要长期治疗,但是一旦被诊断为恶性肿瘤,理赔一次后,商业保险就不允许患者继续投保了。至少在现阶段的中国,指望商业保险解决因病致贫问题很难。那么除了医保,现阶段公益慈善组织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老百姓的因病致贫问题呢?目前国内的医疗类公益项目多数是通过向社会筹款给患者资助治疗费用。慈善组织一般来说资源有限,极少有机构能一年筹资超过1个亿的非定向资金来资助患者。即使有1个亿,也只能每年为名大病患者提供每人10万元的资助,但中国如今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就达到万人,这其中的贫困人口比例是很大的,靠慈善组织一个一个去展示他们的苦难向社会筹款是不可能帮得过来的。这些年我们也看到有少数患者通过轻松筹等互联网平台能募集到几十万元的资金,但其原理是利用朋友圈筹款,个人能力越强、朋友圈的实力越强,越容易筹款。一个报社记者的妻子患白血病可以一夜时间筹齐60万元,但对于那些最需要帮助的贫困者,他们的朋友圈实力都弱,筹款效果很差,事实上75%的患者三个月筹款量小于1万元。没有资源的患者,只能用“出位”的方式博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