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且慢,来江西喝杯茶吧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3934.html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蕊色,碗转曲尘花。”元稹笔下的沏茶过程连贯优雅,碾茶、筛茶、煎茶、拂沫这般看似琐碎的步骤都韵味十足,中国人对茶的钟爱,早已渗进了日常。

01茶源

茶,源于中国,不仅是因为这里生长了世界上第一棵茶树,更因为中国将茶刻入了文化基因,将茶视作自身与天地万物沟通的生命。按照汉字的写法,“茶”字是“人在草木间”,寓意着茶不仅是人面对大自然的态度,也是人面对生命、时光的态度。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茶透露出“*书消得泼茶香”的悠然,“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欣喜,也暗含着“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的自我排遣。品茗品的不仅是茶水滋味,更是对友情、人生际遇的怀念慨叹。同一棵茶树上的茶叶,不同的人利用不同的冲泡方法可以调制出千变万化的香,沏一杯茶,看着茶叶鲜活地舒展,旋转雀跃,徐徐下沉,芽影水光交相辉映,茶中折射的,是对四季记忆的收藏。

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生长着诸多茶种,其中江西这片红土地,山陵多,山高水冷,云雾缭绕,特别适合优质茶树种植,尤其是婺源一带,处在赣皖浙三省交界地,是著名的“绿茶金三角”——江西婺源、安徽休宁、浙江开化。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始终如一的生态保护,孕育了江西茶优越的自然品质。

江西茶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据《庐山志》记载:在晋代,庐山上“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唐朝诗人白居易挥毫写下“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描绘了江西浮梁茶叶市场的兴盛之况,至宋代,江西隆兴府(今南昌)有双井、西山白露、鹤岭等茶闻名于世,江西的茶叶生产呈现飞跃式发展。元明清时期,江西成为全国产茶重地,茶叶产量稳步提升,在全国享有盛誉。

02茶味

古往今来,江西茶叶素负盛名,灵性的山水孕育了江西好茶,其中“四绿一红”尤为突出。“四绿”分别是庐山云雾茶、狗牯脑茶、婺源绿茶、浮梁茶四种绿茶,“一红”指的是宁红茶。

庐山云雾茶

“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主峰高耸巍峨,峡谷幽深,云雾缭绕造就的不只是奇幻美景,更有品质优良的名茶——庐山云雾茶。

清明前后采茶人开始忙碌,随海拔增高,云雾茶鲜叶开采期相应延迟到“五一”节前后,以一芽一叶为标准精细采摘,确保每一片茶叶的鲜嫩质感。采茶人将采回的茶片薄摊于阴凉通风处,经过杀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制成成品。庐山云雾茶经飞扬的瀑流水雾亲润、行云走雾的熏染,香如幽兰,芽叶肥硕白嫩,沏泡时味道浓醇鲜爽,茶汤透亮,宛如碧玉。

狗牯脑茶

矗立于罗霄山脉南麓支系群山之中的遂川县汤湖镇狗牯脑山,山势高耸,终年云雾缭绕,水汽丰富,四季温度温和,加之树木葱茏,山泉清冽,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保证了狗牯脑茶优异的自然品质。

狗牯脑茶因产地而得名,嫩叶均采自当地群体小叶种,每年清明节后以一芽一叶标准采摘,采摘的叶片经拣青、杀青、初揉、二青、复揉、整形、提毫、炒干等严苛的工序加工,外形紧结饱满,叶底*绿,白毫微露,芽端微勾,取些许茶片冲泡可发现其泡后速沉、汤色清亮的特点,细细品尝,其醇厚中略带花香的滋味,足以在口中回味无穷。

婺源绿茶

群山耸立、山涧潺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寒暑温度分明,土壤肥沃,婺源具备优质绿茶生长的所有条件,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婺源绿茶产区位于中国绿茶金三角的核心地带,山谷中星罗棋布的茶园被茂密的树林包围,空气清新,风景如画。

婺源绿茶有“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三大特点,美国茶学专家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称赞道:“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

浮梁茶

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中国名茶之乡”的浮梁县位于北纬30度地带“绿茶金三角”之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提供了充足的光照及雨量,赋予了浮梁茶优越的生长环境。浮梁产茶历史悠久,自汉代起即有僧人种植和采摘茶叶,至唐代茶叶加工和贸易开始兴盛,曾创造出“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辉煌。

浮梁茶产地“晴天早晚遍地雾,阴雨之时满山云”,茶叶常年吸收山岚灵气和日月精华,外形紧细圆直,形成色泽青翠、叶底匀嫩、汤色透亮等特质。

宁红茶

宁红工夫茶,简称宁红茶,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主要产地为江西省修水县。修水红茶的诞生,始于清道光年间,《义宁州志》记载:"清道光年间(-年),宁茶名益著,种莳殆遍乡村,制法有青茶、红茶、乌龙白毫、茶砖各种"。因当时修水县属"义宁州",故所产红茶,得名"宁红"。

宁红茶产区位于江西西北边隅,幕阜、九宫两大山脉蜿蜒其间,崇山峻岭密布,树木苍翠,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且富含腐殖质。春夏季节,云凝雾绕,水汽云雾的浸润,造就了宁红茶“芽枝肥硕、叶肉厚软”的优良品质。采制的宁红茶紧细多毫,锋苗显露,隐约露出红筋,整体乌黑油润,冲泡后茶汤色泽红艳,口感鲜醇甜和,独特香气久久不散。

年,俄国太子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洛夫品尝宁红茶后赠送牌匾“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给予宁红茶莫大赞誉。

当然,江西好茶远远不止“四绿一红”,井冈山井冈翠、抚州云林茶、上饶白眉、双井茶等等都是备受大众喜爱的好茶。沏一壶好茶,茶叶浮沉、茶香四溢,茶已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饮品,甘苦之中更成为思索人生、品味生活的寄托之物。

03茶器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茶的清透与醇厚需要茶器与之磨合,茶与茶器相互成全,会品茶的人需懂茶器。

“品茶不知瓷,何以聊茶艺?”“中国瓷都”景德镇,是中国著名茶具的十大产地之一,因景德镇陶瓷一直被认为瓷中珍品,具有优良的质量和良好的收藏保值潜力,其茶器自然有其深厚的魅力。

泡茶瓷壶为贵,品茶以瓷杯为尊。古人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泡茶,瓷为贵。瓷,除去水中杂质、杂味、细菌等,能使水质变软变薄,另外,瓷器本身洁净无味,而且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锈,不会让茶汤沾染异味。相比“砂之土,瓷之脆,铁之锈”,瓷是洁净无味、净水无菌、养生养颜的尊贵净器。

青瓷茶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釉色温润如玉,倒入不同的茶汤会呈现不同韵味,喝不同的茶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茶汤与瓷玉交融,晕染开后美不胜收,品茶时似感受到天青色的烟雨中终遇良人的欢喜与满足。

北宋诗人梅尧曾有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诗人深谙茶艺,认为清泉水可留住早茶香,用紫砂茶具可充分发挥新茶独有的韵味。紫砂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于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

用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持久。紫砂壶嘴小、盖严,壶的内壁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气过早散失。长久使用的紫砂茶壶,内壁挂上一层棕红色茶锈,使用时间越长,茶锈积在内壁上越多,故冲泡茶叶后茶汤越加醇郁芳馨。长期使用的紫砂茶壶,即使不放茶,只倒入开水,仍茶香诱人,这是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紫砂壶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它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故能稍微延缓茶水的霉败变馊,所谓“盛暑越宿不馊”,道理就在这里。

04茶境

品茶亦在品人生,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沏一杯热茶,放于书桌,感受茶叶在水间旋转、碰撞、博弈、沉淀。初入口时,你会尝到些许苦涩或平淡无味,经舌尖与牙齿的百般悠转,直到喉咙后的回甘,像极了人生的苦后甘来,苦如茶,香亦如茶。茶里人生,苦中自有清香在。一生一茶一悟,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境,你需要静静的去品茶叶之浮沉,细细品悟人生各种滋味,它让你不断地沉淀,在沉淀中又无形的升华。

品茶亦在品时间,闲暇时坐下来,放松身心,沉静心情,喝一杯好茶,聆听自我的心声。择一处清幽,斟一盏佳茗,享一时之慵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感受人间一草一木的呼吸。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感受回归自然、拥抱自然之静,方才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向往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顿悟。禅间岁月,悟久必将大道识。

品茶亦在品知己,大概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才能静坐一起,抛却熙熙攘攘,共享“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的静谧时光。在品茶中也就拥有了与知己难忘的回忆,在回忆中去感受彼此的相惜与牵挂,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手捧香茗,感受茶与茶具的发展历史。茶本生于山野间,而当茶从一片树叶经由制茶人的手艺做成可以品饮的茶叶时,也就赋予了文化的涵义;而茶具亦生于自然间,从泥土矿物到陶器的烧制,这两种自然之物的转变皆承载着人类的技术文明。这是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凝聚着极致的匠心艺术,乃人文精神的再创造。

茶,是茶友间缘分的见证与开始。

生活需要拥有一杯适口的茶,一份恬淡平和的心情,一颗自由的心,一份简单细致的态度。

“一起喝杯茶吧”,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却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的跋涉才能抵达呢。

在还未老去的时光里,一起来江西喝杯好茶吧。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在等你。

注:图文来源于网络

THE

END

作者简介

朱婷婷,女,汉族,年7月生,江西赣州人,东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江西省年选调生拟录用人员。

刘佳玮,女,汉族,中共*员,年9月生,江西赣州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江西省年选调生拟录用人员。

供稿:朱婷婷、刘佳玮

审校:汪茜、唐靓嫱

编辑:林玉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