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唐茶文化的精魂从茶叶茶具到茶经茶道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         http://m.39.net/pf/a_4584324.html

唐代是茶叶文化的形成时期,茶饮之风极盛,遍及社会的各个阶层。与此同时,茶叶贸易和茶器手工艺制作也随着兴旺起来。

从茶叶的流通与贸易,陆龟蒙与皮日休合著《茶经》的问世将茶与唐诗相结合,再到大唐宫廷充满匠心制造的茶器,唐代作为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中一个色彩斑斓的时代,吸引着全世界人类的目光。

更多茶香背后的故事,尽在《茶道雅集》!

01

质与机遇论贸易

法国历史学家费南尔·布罗代尔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植物的机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的机遇。”比如咖啡在法国、巧克力在西班牙、茶在中国的高速发展都是依托于当时高度发展的文化。

茶在唐朝,依托于当时高度发展的茶产业,茶叶贸易也随之兴盛起来,而茶叶贸易中的中转站,也就成了茶叶贸易中重要的一部分。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写到:“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不难看出唐朝的浮梁也就是现在的景德镇,是唐朝一个重要的茶叶贸易集散地。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所说的浮梁茶,产地在饶州、歙州、江州一带,茶叶特点为“味不长于蜀茶”,主要销售区域为关西和山东,每年产的数量为“其于济人,百倍于蜀茶”。《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收十五余万贯”,从两段文字中不难分析出,浮梁作为唐朝重要的茶叶流通中心,每年都有大量茶叶贸易的发生。当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浮梁买茶”,不全是购买浮梁一邑所产的茶,而应该包括浮梁周围的皖南、浙西甚至闽北一带的茶叶在内但是浮梁作为唐朝后期重要的茶叶交易中心是不争的事实。

唐人刘津在《婺源诸县都制新城记》一文中记载:”大和中,以婺源、浮梁、祁门、德兴四县茶货实多,.....乃升婺源为郡制,兵刑课税,属而理之。”在这段文字中也不难看出,在唐文宗时期(公元年至年),浮梁既有茶叶交易,而且还设置了婺源郡来管理茶货和税收。

唐朝的浮梁不仅仅是茶叶产区,也是重要的流通区域,同时茶开始成为流通性极高的商品,茶贸易的兴盛,也带动了大量的人来从事茶贸易,也就会出现白居易诗中的“前月浮梁买茶去”的社会现象。

陆羽在《茶经》中评价浙西茶区的茶:“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可见在唐代的茶叶评价体系中,浮梁茶所属的浙西茶区,茶品整体质量和知名度不如巴蜀、荆汉,当然这和浮梁茶大宗货物的属性有一定的关系,但我们也不能说浙西茶区的茶的总体的茶制作技艺不成熟,因为湖州产的“顾渚紫笋”是唐代知名度最高的茶。

在唐朝之后,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作为唐朝著名的茶茶区之一的浮梁地区,在历史的发展中开始以瓷器生产为主,尤其是明清时期,开始一跃成为最重要的瓷器生产中心,成为了“瓷都”,作为最重要的茶器生产中心,一直在和茶发生某种遥远关联,和唐朝时的浮梁茶盛景遥相呼应。

你想知道的都在《茶道雅集》里!赶紧听一听吧!

02

诗与友情著《茶经》

唐朝有两位大诗人用诗和友情写就的《茶经》,你知道么?

陆龟蒙,字鲁望,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唐代文学家。早年举进士不中,曾往苏湖二郡从事,后隐居甫里。虽有田数百亩,因地势低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于顾渚山下经营一茶园,岁取租茶,自为品第,著有《品第书》,可继陆羽《茶经》,可惜早已失传。

皮日休,字袭美,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文学家。咸通八年(公元年)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今江苏常州)副使。

皮日休在苏州时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成为一对亲密的诗友,世称“皮陆”。在两人间的唱和往来中,皮日休有《茶中杂咏》十首,陆龟蒙有《奉和袭美茶具十咏》。两人一诗一咏,一唱一和,共二十首。

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前有一序,其中说到:

自周已降,及于国朝茶事...茶之事,由周至今,竟无纤遗矣...

这篇序概述了茶的史实和自周至唐的茶事,高度评述陆羽的《茶经》,并说明这“十咏”是以诗的形式和语言来记述茶事。

皮陆的唱和诗分别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籯、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十题。其中第二首《茶人》诗,皮日休云: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陆龟蒙应和道: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茶是天赋的“灵草”,顾渚山茶人得其灵气,连语气和衣着都絪缊着茶的芳馨。到了采茶时节,“日晚相笑归”,这种劳动是愉快的。但是,茶山高耸云间,路径幽深高峻,采茶人的生涯充满了艰险。皮陆两人都喜茶人之所喜,对茶人的疾苦深表同情。

《茶舍》诗,描述顾渚山茶人的居住、劳动及环境,很有生活气息。皮日休诗云:阳崖枕白屋,几口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蒸紫蕨。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陆龟蒙和诗:“施取山上材,架为山下屋。门因水势斜,壁任岩隈曲。朝随鸟俱散,暮与云同宿。不惮采掇劳,只忧官未足。”茶农不怕茶叶采制的辛苦,忧虑的是官府催逼的贡茶还未满足。表现出诗人对茶农的体察和同情。

《茶灶》形象地记述了制茶的情景。皮日休写道:“南山茶事动,灶起岩根旁。”陆龟蒙和道:“无突抱轻岚,有烟映初旭。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诗中可知,唐代制茶所用茶灶是无烟囱的,满锅的水沸后,茶芽蒸熟,此时茶汁凝结,香如春桂,色如秋菊。这种场面年年看不足。

皮陆以诗的灵感,丰富生动的词藻,形象的笔墨,艺术地描绘了唐代诸方面茶事,可谓是一部用诗写成的《茶经》。

你想知道的都在《茶道雅集》里!赶紧听一听吧!

03

美与匠心制瓷器

唐朝是茶道鼎盛时期,对于茶器,宫廷皇室有其专属的风雅。所用之器必是那个时代的精品,从以往出土的大唐宫廷茶具来看,彰显了大唐匠心之美。

金、银被视为贵金属,特别在古代,从开采到冶炼是个很艰难的过程,工程巨大,且十分难得。不是有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如此辛苦而得的金,成为了富贵的象征。金银作为装饰品,通常用在器具的表面鎏金,既可以成为华丽的装饰,又可防蚀。

作为“瓷器王国”,我国的制瓷业也有着超凡的技艺,唐朝已达到鼎盛时期。邢窑的白瓷如银似雪,越窑青瓷类玉似冰,单从这些形容类比中已觉神妙。黏土烧制出瓷器,并风靡于世界,在当时“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中,瓷器可是抢手的货物,外商则以拥有中国瓷器为贵。大唐宫廷茶具中,青釉秘色瓷被认为是越窑中的极品。

在当时开放的丝绸之路背景下,大唐宫廷茶具中,出现了不少来自波斯兰文化的琉璃器精品。当中不乏有符合中国唐代样式的琉璃茶具,琉璃而制的茶碗茶托,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文明交流相互借鉴的最好印证。

唐朝人对于饮茶,更似于一种对美的艺术体验。他们追求茶与器的一体审美,会根据茶汤的颜色而选择不同色泽的茶器与之相配,以更好的呈现茶汤之美。唐代南北方的窑口出产瓷器的釉色存在差异,南青北白。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系列,主色调为青绿色,釉色莹润,也有呈青*色,外围有鎏金银薄片装饰。而在鎏金茶具上,皆为银白底色之上施以金*鎏金,从而形成金*色调。白色给人一种明净高洁之感,饰以金色高雅华丽。

原始先民在陶器上画图案,是器物纹饰的起源。起初都是线纹、网纹之类简单的刻画,到了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开始种类繁多,动物鸟兽、火纹、几何体的纹饰很是常见。每个纹饰都是一种图腾象征,都赋予它们美好的寓意。大唐宫廷金银茶具上,就出现了八种纹饰:莲瓣纹、流云纹、涡纹、火焰纹、弦纹、菱形纹、蔓草纹、团花纹。其中,团花纹这种花纹装饰盛行于唐朝,一直沿用至今,从图案只能辨出为花团图案,而不能明确表达出花为何种花。

美,其实没有那么的高高在上,也绝不是肤浅华丽的堆砌。每件器物的诞生,都是匠人精神的一种延续传承,从手里、心里、眼里,雕刻岁月得以打磨出精品,留下生命本真。这,就是匠心之美。

你想知道的都在《茶道雅集》里!赶紧听一听吧!

?

多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