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不能治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文/南昌熊明两分钟饱览浮梁瑶里美景
庚子立冬头一日,友人相邀游瑶里,一路狂奔,直抵古村。
好几年前,我参加江西省委*史办组织的“北上穿越之旅”活动(穿越本省6县市乡村,4天行程公里),曾经到浮梁瑶里一游,参观陈毅故居、红*整编等相关遗址。彼时的瑶里,毫无人工雕琢痕迹,宁静,古朴,原生态。短短数年,瑶里的古朴宁静就寻不着踪影了,令人叹息。下车伊始,友人相商,说以他们的年龄,无须买门票了,我进古村一游,老友负责买单。我当即声明:如要买票,我就不去村里走动,反正早就看过了。结果,老友上前询问服务中心窗口,里面的人也不搭话,只是用手指指古村方向,我们不明其意,且按图索骥一径里朝村里走去。信步前行,却并不曾看到有什么售票处,心下很是欢喜。说实话,对于那些个画地为牢圈地卖票的所谓“景区”,我素来不喜。一寸山河一寸血,所有自然景观官民共有,凭什么圈地卖门票?眼前鹅卵石铺路,硕大的香樟、苦槠树,老旧的徽派建筑,斑驳的墙面,曲折的小巷······初来乍到的人看到这些古村元素,或许会眼前为之一亮,心潮澎湃,激动之余,“哇塞!哇塞!”的惊呼不已。但我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今日的瑶里已非昔日的瑶里——彼时的瑶里,好比一个朴素无华,美丽大方的村姑。今日的瑶里,却无端的将村姑披红挂彩浓妆艳抹的打扮起来,也不管那些脂粉、衣装与村姑自身的气质、长相般配不般配,只管死命的涂胭脂打粉,花枝招展的立在街头,朝着游客搔首弄姿,挤眉弄眼,不伦不类,令人大跌眼镜惊落了下巴。村里鹅卵石小路两边,几乎家家经商,户户摆摊,把大红灯笼高高悬挂,触目所及,一堵墙面,一条长廊,一个亭子,满是红灯笼,一长串,一大块,好比婺源晒秋满眼都是红辣椒······商业氛围太浓,红灯笼也实在挂得太多啦,好比一个土豪家里过年,屋里屋外的墙壁上都贴满了年画,了无意趣,滑稽可笑。日本茶道文化史上流传着一则故事:《茶话指月集》记载,千利休的茶室庭院中有一片漂亮的牵牛花,丰臣秀吉满心欢喜地向千利休表示自己想去赏花品茶。千利休答应了,却在丰臣秀吉来之前将那一片牵牛花全部铲去。丰臣秀吉面对空荡荡的庭院颇为震怒,但当他进入茶室之后,丰臣秀吉却瞬间惊呆了:幽暗的茶室中,一朵洁白的牵牛花正开在瓶中。那种空山月出一般的美让丰臣秀吉惊叹不已,他心下豁然开朗,明白了千利休这种为留一朵而毁一片的做法。茶室庭院里的牵牛花的确不见了,但茶室中的花瓶里却孤零零插着一朵洁白的牵牛花,它那无言凄艳之美的震撼力,远远胜过一大片牵牛花。简约空灵之美的艺术感染力,的确能够穿透人心。如果说大红灯笼满壁挂,还只是一个美学的问题,尚且可以理解,那么,在一条狭小、水浅的溪流中,搭起铁架子,架子上搁置几艘塑料或是别的什么材质扎制的帆船,那就更加显得艳俗无比了。也许,搁置这些道具,是为了向游客讲述这条小河当年水运的辉煌,这又何必叠床架屋呢?河水无言,那河岸边一只小小的竹排,不早就证明了这条小河昔日的繁忙吗?竹排默默地向世人陈述着瑶里当年的隆昌繁盛,远胜过浓妆艳抹的假帆船。游人千里迢迢来山村,不就是为了感受古村落的宁静致远,古朴清幽吗?要看道具,公园里不有的是吗?而且还是可以划动的脚踏游船,怎么样都胜过这纸扎的或塑料的道具帆船吧?!漫步在鹅卵石的小路上,探头窥视村里的深巷,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幽静古雅,只有飞蚊一样撞入眼帘的广告、招牌和小摊子,更多的是三五成群的操各种口音的外乡游客。置身于此,不像是来看山看水,倒像是节假日走在南昌城里的步行街上或逛庙会了。在村门口走了一段路,看过了石狮子、石碾子之类的几件老物件后,我们干脆避开市井的喧嚣,下到河边上去选景拍照。瑶里的河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瑶里的河水真绿呀,绿得像无暇的翡翠。远山如黛,近树叶*,小木桥成为河畔风景最好的点缀,间或有白鹭鸟扇动着翅膀从河面上掠过,洁白的鹭鸟,翡翠绿的河水,真是绝配,天上一只白鹭飞,水中一只白鹭飞,亦真亦幻,真幻相即,看的人心都化了,融化在瑶里深山清幽处。中饭就在古村背面依山傍水的“河畔温馨家居”解决,品尝到最地道的苦槠豆腐、碱水粑、冷水小*鱼等特色肴馔,原生态、纯生态、无污染,这一顿饭吃得可口、称心。好一个“河畔温馨家居”,他年相会,后会有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