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南5人入选这个全国能人名单,4人是脱贫 [复制链接]

1#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确定人为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其中海南5人,分别是苏少洪、年慧云、符小芳、黄海林、陈万波。

他们中有人心系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有人致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海南民俗文化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苏少洪:带领群众打造网红民宿村

苏少洪是吉阳区博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过去,博后村土地是盐碱地,村民仅能依靠粗放型农业为主,种植椰子和养猪是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只有余元。为发动群众脱贫致富,苏少洪骑着摩托车走村入户,一户一户地与村民拉家常、问困难,做思想工作。

从年起,博后村按照吉阳区“五级网格”治理模式,构建了“区委-驻点机关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员”的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把产业发展、创文巩卫、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文化振兴、基层治理、精准扶贫等工作融入了“党建+”。

苏少洪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埋头苦干,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闯出了一条以玫瑰产业和民宿产业带动、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子,实现了脱贫致富。村里的年人均收入从年的元增加到年的2.68万元。

据了解,博后村凭借毗邻亚龙湾景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大力发展民宿产业,逐渐形成规模。目前该村已建好的民宿有40多家,每家民宿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民宿产业让博后村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网红民宿村。

年慧云:助力昌江王下乡发展民宿产业

年慧云,女,云南丽江人。现任海南西岸乡村庄园俱乐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海南客栈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好好生活(丽江)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年慧云是一个离开故乡丽江,在外打拼近三十年的成功女企业家。她与海南也有着不解之缘,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级园林园艺专业毕业生、见证了海南发展的整个过程。

在参与昌江46公里海防林建设、海尾湿地生态旅游区、棋子湾小角公园等项目后,年慧云作为海南西岸乡村庄园俱乐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还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参与了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的建设,与政府、农民合作落地了“浪悦黎奢”主题民宿,助力昌江发展民宿产业。

王下乡远离喧嚣,被群山环绕,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但同时也因交通不发达,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成为海南省最偏远、贫困的乡镇之一。年底,根据省委“百镇千村”工作部署要求,昌江县以建设“中国第一黎乡”为目标,创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将王下乡打造成“黎花里”文旅小镇,带动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符小芳:点“茶”成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符小芳是海南五里路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符小芳出生于白沙县青松乡牙扩村,家境贫穷,年从农业职业中专毕业后选择了在家乡创业,先后种植过香蕉、橡胶、龙眼、荔枝和木薯等农作物,也学到了多种热带作物的栽培技术。10年前,怀揣梦想的她返回家乡创业,在距离白沙陨石坑约2.5公里处垦荒,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五里路茶”。陨石坑地貌让土壤富含稀有元素,为茶叶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年至今,“五里路茶”顺利取得了中国、欧盟27国和美国的有机认证,成为海南第一个拿到欧盟有机认证的黎家茶园,荣获2项全国金奖。近年来,五里路有机茶获评“海南名牌农产品”,茶园获评“海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正在打造中的五里路茶韵共享农庄也被列入海南省共享农庄试点创建名单。

符小芳不仅自己点茶成金,还热心地传授技术给村民,现有多户贫困户在五里路茶园工作,周边的茶园开始采用有机种植模式,并希望与五里路合作社共同前进。年,符小芳被评为“白沙首届优秀实用人才”,当选为白沙县人大代表。年7月1日,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海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如今,在符小芳的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的群众正靠着有机茶产业脱贫致富。

黄海林:用鼻子奏响黎族传统音乐之美

黄海林是五指山思源中学的一名音乐老师,也是黎族竹木器乐非遗传承人。她吹奏的乐器叫做鼻萧,是黎族八音乐器中演奏方式最为特殊的一种,这种萧用嘴巴吹是吹不响的,只能用鼻子吹。

17岁那年,黄海林进入海南保亭县歌舞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在这里,她认识了国家级黎族竹木器乐传承人黄照安。得知鼻箫正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没有任何乐器基础的她,决定放弃舞蹈转学鼻箫。

年,黄海林被邀请去国家大剧院演出,在音乐会上,中央民族乐团的80多名著名音乐家现场为黎族鼻箫伴奏。婉转动听的演奏,让越来越多人认识黎族鼻箫。

年,黄海林注册成立了“五指山之声”黎族传统竹木器乐乐团,专门演奏鼻箫、筒勺、灼吧、口弓等黎族传统竹木器乐。除了演奏传统曲目外,还自行创作了不少新曲目。自成立以来,乐团受到境内外演出邀请,向各地观众展示海南民族文化魅力。

这些年,黄海林致力于将黎族传统乐器的演奏方法传授给孩子们。她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村民素质提升与民族文化传承培训班里,常常能看到黄海林授课的身影。

黄海林曾说:“悠闲的时候,用鼻箫来演奏,可以用它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不希望它去作为一种‘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被人们重视保护,我希望它能回到以前那种盛世繁华,人人都会吹这个乐器,走进黎族的村寨,都能够听到鼻箫声音回响在村寨。”

陈万波:打造特色古村,助力乡亲脱贫

陈万波是海南临高人。他的老家——临高县东英镇和新村,是“十三五”深度贫困村,村民经济收入以小农经济为主。

年,决心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陈万波毅然辞掉原本的工作,返乡创业,扎根和新村委会头洋下村,组建团队创办“头洋·海堂”乡村体验农场,成立临高县东英头洋湾旅游观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营销、旅游产品研发为主,农业种养殖和文创产品为辅。为了引资打造项目,陈万波不分昼夜地奔波在省城与县城之间,为了让更多老乡积极投入脱贫建设,陈万波与村干部、驻村干部一起入户进行项目宣传。经过半年的努力,“头洋海堂”珊瑚愿民宿项目应运而生。

陈万波计划以生态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为项目主导路径,建设宜居宜业的具有头洋特色的“珊瑚愿语”民宿古村,进而挖掘出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打造头洋村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让头洋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得到同步改善,确实使其成为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古村。

据悉,在陈万波、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以及家乡人、投资商的各方努力下,“头洋·海堂”乡村体验农村自创办以来已为当地村民累计提供了68个工作岗位,累计支付村民工资多万元,帮助30多户贫困户增加收入,加速实现脱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