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词眼频繁闪现。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年昌平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1亿元,年1-6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亿元。年8月昌平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工信部开展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的区。何以昌平?19万户中小企业规模灯塔工厂的牵引,强劲的科技创新实力……让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借势而进数字化转型“齐步走”北京海林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林自控)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建筑楼宇从能源的高效产生到能源合理输送、分配以及管理。自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来,生产线已实现高度智能化,组装、测试、包装在机器的智能操控下有条不紊的工作,线上任何一环出现问题,平台会第一时间给出信号。“这条线使生产效率大概提升了13倍,实际产出的质与量都比从前高很多。”北京海林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清介绍道。像海林自控这样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还有很多,昌平现有中小企业19万户,总产值约占全区总量的60%。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昌平优势明显。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生物医药方面,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我区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核爆点”;智能装备方面,打造了两家“灯塔工厂”,聚集了余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为“链式”转型奠定了基础。科技创新实力强劲,“两谷一园”创新发展格局,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正在加速建成,科创产业力量迸发;中关村昌平园拥有国高新企业余家;清华大学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整体迁至昌平。“硬件支撑”扎实,截至目前,我区5G基站的总数已经达到个,拥有万亿能级物联网网络;中小企业,上云用云的比例已达20%以上。顺势而为利好政策引“凤”来此前,《昌平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围绕“产业数字化”,大力实施数字化赋能行动。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政策规划,是吸引企业纷纷来昌发展的重要原因。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蓝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联科技)正式迁入我区。该公司先后参与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雄安体育中心、通州张家湾等60余个项目。“我们公司以数字孪生为核心,为知名企业打造智慧运维平台,同时借助AI算法智能调度,实现场景数字化、数据驱动型经营模式。”智联科技相关负责人说道。在谈及为何选择落地昌平时,智联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数字化进程中,昌平是创新引领者,也是产业先行者,出台了《昌平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昌平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一核、两翼、两融合”的发展布局、重点任务及发展目标,为驻昌企业发展注入“数字力量”。乘势而上龙头牵引促裂变信息园二期位置近年来,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昌平。我区趁热打铁,在朱辛庄地区规划建设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旨在发挥小米、华为等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位于史各庄街道的小米智能工厂二期项目,已于近日完成规划核验。该项目达产后,可年产高端智能手机万台、年产值达亿元。全新的工厂将实现全流程关键制造要素%数字化管控。通过智能装备、制造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支撑,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覆盖到手机生产的各个环节,形成在行业内可复制的场景级解决方案。届时,该工厂将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世界级“灯塔工厂”。紧邻小米智能工厂的紫光数字经济科技园,将建设新华三集团创新研发总部及智能工厂,支持全线产品的小试、中试、前沿产品定制化生产及标杆产品全自动化生产。这里也将培育打造新的世界级“灯塔工厂”,达产后产值将超亿元。紫光数字经济科技园项目效果图年,昌平还成功举办了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论坛上,昌平区数字经济产业联盟正式启动,联盟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促进全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把握和利用好数字经济发展的这一机会窗口,昌平有“底气”。下一步,昌平区将围绕“到年底,实现数字经济产业收入突破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15%以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的目标,聚集数字经济核心动能,以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图文来源:北京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