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颠疯如何确诊肺炎风波测试广州商家应变力 考验供应链效率联商
肺炎风波起 顷刻“零库存”
春节期间,来势凶猛的非典型肺炎令抗病*药物成了紧俏品,零售商家的应变力受到考验。金康药业2月10日当天采购的20万元1200箱药物,在5-6个钟点内全部销售一空;海王星辰遍布广东的几百家点所有的抗病*口服液、罗红霉素、清开灵、板蓝根等在人手限制购买数量的情况下也全部出货。2月11日下午,本草药业整个配送中心的货物都已经搬空。
白醋的销售也相当疯狂。华润万佳在广东省内的百来家超市库存的白醋抢购一空,之后陈醋也被一打尽,华润万佳不得不从华东区向广州紧急调拨2000箱货就市。广州市内新一佳、百佳、家谊、宏城、民润岛内价等超市的白醋也全部卖光。
面对危机,一些药店趁机抬价。2月11日,*府查出广州34家药店超过规定最高限价销售抗病*药。部分中间商也大幅提高向药店供货的价格。 抢购风点中药店供应链软肋
本次风波令许多商家措手不及,反应迅速者如金康药业当即进货就当即销空,反应慢者则只能依靠原有库存售完为止,但两者都无法维持持续供应。之所以会发生如此被动的局面,国内医药连锁的供应链脱节应该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药品不像日常用品那样需要每日消费,所以医药连锁企业的商品周转速度较超市、大卖场低很多,这也促使连锁药店本身必须拥有一部分库存。深圳海王星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广州公司总经理赵东强说,一般商家的库存保持为平时一个多月的销量。
此外,医药连锁企业的供应链被分为三块,即生产厂商通过商业批发公司之后才流入零售商络。据悉,作为中转站的商业批发公司其周转一般在10天左右,这样医药零售点的销售信息先在终端库存中消化一天,而后在中转站再停留一天,直到第三天才能反馈给生产厂商。本来,广东的非典型肺炎春节前就出现了病例,春节期间感染者日众,预防药品的销售量当时应该就已有所提示。然而信息滞后三天才能传达到生产商家,*府也未及时出面澄清说明,所有的信息沟通不畅进一步拖慢了供应链系统的货源补给速度,这其中包括物流配送的策划。有商家表示,规模未达到几亿销售的企业物流配送都是由自己来做,但在“肺炎事件”的非常时期,配送任务大增,商家自身的能力有限。如果委托第三方物流则是短期行为,不仅成本高,而且难以找到能提供短期、快速解决方案的合作对象。
零售业的一位专家表示,造成供应链管理难度的原因不是单一制造商或零售商的问题,而是在于整个系统供应链的效率不高。首先,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被供货商割裂开并抢压供应链;其次,分销系统层次过多,有多家供应商,信息反馈系统不统一,这些将造成整个供应链系统扭曲并降低了效率。现在医药零售业的供应链系统并非由零售商管理,仍然由厂家做主导,供应商在其中不得不充当下单的角色,最终的结果就是市场的需求又不能及时得到满足。
再者,零售终端缺少统一的监测系统,个别商家的特许加盟店未经总部同意私自提价,微奥科技的负责人认为,这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来解决,特许加盟店如果要提价就必须通过总部修改软件才能实现,这也进一步保证了企业销售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必须重视“非常营销”
正所谓“疾风知劲草”,与日常宣传相比,零售企业在事关公众命运的关键时刻的表现,对企业公众形象的打造至关重要。因此对商家来说,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其说是做生意的机会,不如说是做品牌的机会。商家这时候要做的,不仅仅是紧急组织货源供应市场,更重要的是要针对突发事件迅速制订和实施一整套非常时期的营销方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非常营销”。
从做品牌的角度讲,当震动整个广东的“肺炎事件”从天而降时,广东的零售企业没能抓住这次稍纵即逝的商机。尽管一些连锁药店、超市在事发后开始跟进,以抵抗病*为由进行营销,但由于营销方案缺乏创意并丧失了最佳推荐时机,并没有引起很大关注。
某些医药连锁商、超市在抢购的高峰时期仍坚守经营道德,绝不哄抬物价,试图以此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尽管动机很好,但在实践行动中缺少相关的营销手段进行辅助,最终的效果也并没有达到。比如说,一些商家平时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而当这次市民大举抢购药物米盐之时,却没看到几个商家挺身而出以降价安抚民心,减少公众的损失,而这本来比平常的广告投入要有效得多。连锁药店拥有药剂师等一定的专业力量,本来可以组织某种营销活动,在人心惶惶之时引导市民理性购药,科学用药,减少盲目抢购,但可惜没有见到。
此外,许多商家在每年的促销预算中,很少将突发事件的非常营销计划列入预算之中,这也导致了零售企业在突发事件来临缺少非常营销的资金支持。广东的零售企业普遍不善于在非常时期开展媒体公关,使媒体“为我所用”。(粤港信息 田爱丽)